【研报】国际学校需求强劲,聚焦高端深度挖掘(24页)
国际学校需求强劲,野蛮成长政策收紧。全球化带来了教育国际化,教育国际化的结果是国际学校兴起。截至2013 年末全球英语教学的国际学校超过6000 所,在校学生超过300 万人。预计2020 年全球国际学校数量将达到11000 所,学生规模将达到500 万人,市场规模将达到7500 亿元。中国国际学校需求强劲,目前已开设338 家国际学校,学生规模17.74 万人,预计到2020 年学生规模将达到31.54 万人。公办国际学校导致公共资源的私有化和商业化,引发教育公平问题,2013 年教育部要求各地整顿和规范公办国际学校,2014 年以北京、上海、深圳为代表的城市收紧政策,不再新设、新批公办国际学校,并逐步向关停没有拿到教委办学资格的公办国际学校,行业政策逆转,公办国际学校将大幅压缩,民办国际学校迎来政策东风。
三大课程各有千秋,国际学校贵在出路。中国国际学校开设的课程主要有A-Level、IB 和AP,A-Level 课程是英国本土的高中课程,课程学制2 年,修完后可以申请英联邦国家大学;IB 课程是广泛吸收当代发达国家主流课程体系的优点而自成体系,具有与世界各国主流教育课程体系之间的兼容性,又有自身教育理念的独特性,可向全球100 多个国家1000 多所著名大学申请入学资格。AP 课程是美国大学先修课程、预修课程,可以获得美国大学学分,目的是给一些优秀的学生提前学习大学课程的机会。国际学校可贵之处在于找到了替代高考的路径,学生进入了全球招生系统,并有读全球最顶尖大学的机会。根据IBO 最近公布一项报告,中国IB 毕业生71%进入全球排名前500 名的高等院校。
国际学校三分天下,需求导向集聚一线。中国国际学校主要有外办国际学校、民办国际学校、公办国际学校,外办国际学校仅能招生外籍子女和港澳台护照子女,民办国际学校和公办国际学校可以招生中外学生。目前,外办国际学校、民办国际学校和公办国际学校三分天下,外办和民办国际学校可以开设幼儿园到高中课程,公办国际学校仅能开设高中课程,但未来公办国际学校将大幅压缩,民办国际学校迎来政策东风。国际学校基于需求开设,集聚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北上广深获得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国际学校数量分别为20 所、20 所、9 所和6 所,合计占比48.67%。
国际学校轻重结合,现金流好利润率高。国际学校商业模式主要分为自建自营——重资产扩张型、租赁——轻资产扩张型和品牌输出型,一般初办国际学校采用自建自营模式,通过这一模式树立品牌,建立口碑,做出知名度之后向轻资产和品牌输出模式转变。影响国际学校品牌主要包括学校定位、师资力量和学生出路,尤其是名校录取率、学生升学率等。国际学校现金流好,学费及各种杂费均采取预收款的形式,然后分期结转收入。国际学校盈利能力强,净利润率很高。影响国际学校利润率主要有固定资产折旧和入学率,如果在折旧期内,学生满员,净利润水平能够达到30%;如果折旧已经折完,学生满员,净利润水平可以达到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