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报】泡沫启示录:虚拟增强现实,梦想照进现实(33页)
移动互联网已近“十年之痒”,下个平台是什么?
移动互联网从2007 年苹果推出iPhone 算起,已近“十年之痒”,业界和投资者纷纷布局下一个计算平台。正如我们在《泡沫启示录:科技投资的胜者为王》中阐述,人们往往高估技术的短期影响而低估长期影响,每一次平台轮替都会创造更大的财富,催生新的巨头,但少数卓越公司可以成功跨越。我们无法确知下一个平台是什么,但Blockchain、机器人/人工智能、VR/AR 和物联网等皆有可能。
虚拟现实商业化元年,到2020 年市场规模300 亿美元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 的概念从1950 年代末期提出至今已有数十年历史,而从今年末到明年,GearVR 2、HTC Vive、Oculus Rift、PlayStation VR 将相继发售,标志着具有沉浸式(immersive)和穿越感(telepresence)体验的虚拟现实技术最终开始了商业化。我们认为VR 内容市场到2020 年将接近220 亿美元,涵盖游戏、影视、实时事件、广告/电商、教育培训、医疗、社交/通信等领域,游戏占VR 内容的比例将从目前的76%下降到35%。加上硬件收入后,整个VR 产业市场规模超过300 亿美元。Facebook 将是最大的受益者,拥有端到端的生态系统。我们同时也看好NextVR 等专业垂直领域公司。
增强现实市场更大,但商业化仍需时日
增强现实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的重叠,技术难度更大,商业化可能还需2 年。但AR 具有更强的工具性,在医疗、工业、建筑、物流、零售等领域将有广泛用途,到2020 年市场规模可达1200亿美元。2020 年以后,AR/VR 有望取代PC 机和智能手机,成为人们办公和生活的主要计算设备。届时,AR/VR 设备将能互相切换,在硬件设计上更加多样化和用户定制,在用户界面上更加人性化和背景化,在软件上达到狭义人工智能的水平。除微软和Alphabet 以外,创业公司Magic Leap 和CastAR 也可关注。
全球产业链扁平化下的硬件复兴
从AR/VR 设备到无人机,从智能机器人到物联网IOT,硬件领域近年来重新成为创业投资的热点,出现了所谓“硬件复兴”。我们认为,硬件复兴的重要驱动因素正是全球产业链的扁平化,使东西方“创客”充分利用中国成熟的消费电子供应链,极大降低了硬件研发制造的复杂度,降低了资本要求和成本,缩短了从概念想法到推向市场的时滞,也加快了产品迭代。中国厂商在VR/AR供应链上的渗透较多,Oculus 的ODM 正是中国的歌尔声学,也为中国VR/AR 品牌的探索提供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