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LCD到OLED显示产业链思考(64页)
LCD:以大观小,经济周期是产业转移风向标。产业转移:一波三折,逐渐成熟。重温LCD 面板的工业发展史,发现可谓是一波三折:第一、美国企业发明了所有关于液晶显示的基本技术,但却由引进技术的日本企业实现新技术产业化;第二、创造此工业领域的日本企业并没有能够在该工业发展起来后成为市场主导者,而是被后起之秀的韩国、台湾地区企业所压制;第三、中国大陆企业仅用十余年的时间便成功跻身世界前列,龙头京东方更是一举拿下全球显示面板企业出货量第一的桂冠。我们认为看似偶然的三次转移背后,实则蕴藏着产业发展的必然规律。
美国放弃先发优势,日本开创产业先河。开发LCD 液晶显示技术的先驱企业是曾经领导过世界消费电子工业的美国RCA 公司(美国无线电公司),该公司是彩色电视的发明者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电视工业的主导者。但是处于初级阶段的LCD 技术只能在手表、计算器等小屏显示领域量产,距离应用电视领域还有漫长的改进过程。“目标远大”的RCA 最终选择放弃LCD 领域的研发。并且同一时期涉足过液晶显示的美国大企业——罗克韦尔、西屋电气、AT&T、通用电气等纷纷宣布放弃该项技术开发,致使LCD 技术最终也没能在美国实现产业化。
日系企业逐渐式微,韩企台企成功上位。90 年代中期,日本企业成为LCD 产业的绝对主导者,其全球市场份额高达95%以上。但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全球液晶市场陷入不景气状态,日本厂商虽几乎完全垄断液晶显示市场,但是已然面临严重亏损的窘境。而韩国的三星与LG 却雇佣大量被裁退的日本工程师以实现技术积累,并果断投入数十亿美元建设大尺寸液晶面板生产线。LG 于1997 年11 月率先建成3.5 代线后,三星于1998 年第四季度切入3.5 代线的量产。1999 年,三星在全球显示面板的市场份额达18.8%,位居第一,LG 则达16.2%,紧随其后。直至2016 年,三星与LG 已占据显示面板市场的半壁江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