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医药行业专题报告-医药行业OFDI快速增长(21页)
初期以接受外商直接投资为主。医药产品生产的区域性和消费的全球性,决定了医药产业是一个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产业。在全球的医药并购浪潮中,我国医药企业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国内外竞争。国外大型医药集团在我国的并购加速,市场控制力不断增强,目前,世界前20 名的跨国医药公司都在我国设立了合资工厂。从2002 年诺和诺德率先在我国建立药物研发中心以来,近几年跨国制药企业掀起中国研发热潮。到目前为止,诺和诺德、罗氏、阿斯利康、礼来、诺华、辉瑞等制药巨头已在我国设立了研发中心,完成其药物研究、药品开发、生产制造和市场销售环节等整体布局。
逐步尝试对外直接投资。目前我国很多医药企业都已经开展了产品的出口贸易,在此基础上开拓了国外市场并积累了对于国外市场的了解,一些医药企业开尝试对外直接投资,以此更好地实施“走出去”的国际化经营策略。20 世纪8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医药行业中一些发展好、实力强、经济效益好、长期从事经营出口业务的企业开始试探性地对外直接投资。比如1987 年,中国青春宝加拿大分公司成立;1998 年,上海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苏丹喀土穆设立工厂,生产青篙素产品;1998 年,山东新华制药集团选择在非洲投资建厂进行化学药品生产;2006 年,中国国药集团在越南河内设立的化学药制剂工厂,开始生产青霉素类和头孢类粉针,年产量约为1 亿支。北京同仁堂作为中国最大的中药企业,在欧美和东南亚等地开办二十多家分公司 (药店),通过“以医带药”产品加服务的方式逐步发展。中国生物技术产业并购事件成倍增长,相较于2007 年并购交易额增长近10 倍。
并购发展逐渐增多。14 年以后海外并购的活跃程度明显上升,影响境外并购活跃的因素有多种。首先是宽松的政策以及国家对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关注,国内公司希望获得海外先进技术的产品后抓住政策红利。其次,在国内近几年氛围影响下,并购整合火热导致优质标的逐渐减少,同时估值价格水涨船高,国内企业纷纷向海外寻找拥有高技术高质量产品而估值合理的收购对象。加上人民币贬值的背景,收购海外资产对国内公司的吸引力增强。
中国药企对外直接投资的省级特征。目前医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各省间差异较大,地区分布不平衡。北广江浙沪仍是对外直接投资数量排名前五的省份,这与经济发展状况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与此同时,我国医药企业进行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数量还不多、规模还不大,从2010 年以来对外直接投资数量排名前五省和地区的实例来看,其目的地较为集中,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中国香港,同时各地区主要目的地不同。
中国药企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地特征。对于中国医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目的地进行分类,可以看出中国医药行业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香港地区、美国和周边东南亚国家,主要是基于贸易促进和效率寻求动机的对外投资。我国目前每年审批的药品数量中90%是改剂型和仿制药,创新药的比例偏低。不仅如此,生物医药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状况困扰着产业发展。以设立分支或兼并、收购等方式去美国、日本、新加坡等科技创新高地直接投资是培育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方式之一,利用当地的技术溢出、人力资源和高端市场,提升技术创新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及品牌影响力等核心竞争力,争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对发达国家企业的赶超,从而有足够竞争力进军发达国家巨大的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