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基础化工行业报告-尿素(38页)

国内尿素产能负增长。国内尿素产能严重过剩。截至2015 年年底,我国尿素名义年产能约8800 万吨,2015年国内需求约5500 万吨,不计出口所消耗的尿素,粗略来看产能过剩超3000 万吨。尿素是保障食品供应安全的公益事业,尿素的产能一直是国家重点监控的重点。国家政策、环保因素、市场淘汰、设备转产,共同拉动国内尿素市场去产能。新增产能低于退出产能,未来几年国内尿素产能将实现负增长。 国内“贫气”制约天然气制尿素。我国自然资源“富煤贫油少气”,煤制尿素(或“煤头尿素”)占国内总产能的近八成,天然气制尿素(或“气头尿素”)占比近两成。(更详细分析请参考附录部分6.5)截至2016 年,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已高达30%。为了首先确保居民生活用气,国家出台了各项政策文件。特别是在民用气需求旺盛的采暖季,更多气头尿素被迫减产。 部分固定床和天然气制尿素长期亏损。根据煤气化技术,国内常见的煤头尿素分为固定床和气流床,水煤浆气化床(简称“水煤浆”)和航天炉气化床(简称“航天炉”)均为气流床。国内尿素设备盈利能力从高到底依次为:水煤浆>固定床>天然气。根据我们测算,目前水煤浆制尿素的成本较固定床低~13%(约160 元/吨,税前),天然气制尿素较固定床高100 元/吨(税前)。在当前整个尿素市场盈利不佳的环境下,拥有水煤浆技术的企业占有显著优势。 部分产能转产高利润产品。甲醇等产品的生产和尿素使用相同的原料“合成气”,产品间切换生产成本低。当尿素盈利欠佳时,部分企业可停止生产尿素,用合成气生产甲醇等煤化工产品。甲醇和液氨等煤化工产品今年获利水平好,部分尿素企业主动转产。目前煤化工产品的盈利水平顺序是甲醇>液氨>尿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超过300 万吨的尿素产能转产甲醇或液氨。 优惠政策取消加速产能清退。为改善国内尿素产能严重过剩的局面,国家已逐步取消对尿素的各类政策优惠。原材料补贴、电价补贴、运费补贴等各类优惠均被取消,尿素企业的成本随之上升,加速淘汰生产成本不具优势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