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O2O融合深化,互联网+流通再度升级(43页)
我国进入第四次零售革命后时代。19世纪至今,我国共经历了四次零售革命。19世纪中,第一次零售革命中管理统一、标准化运作的百货公司营运而生,刚开始百货公司以“品类众多、价格低廉”为特色,随着19世纪末20世纪初连锁商店和超市的出现,百货公司逐渐从中低端的日用品销售过渡到中高端的服装、化妆品、珠宝等销售。19世纪后期迎来了第二次零售革命,出现了可快速复制的连锁商店,连锁商店的出现改变了商业组织的形式,即由单体店向组合店方向发展。20世纪30年代,第三次零售革命开始出现超市,当时汽车、冰箱等家庭设施成为超市兴起的客观条件,超市践行“薄利多销”,极大地激发了消费者地购物欲望。20世纪90年代,第四次零售革命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在线消费,催生出电商产业,目前第四次零售革命进入后期,随着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更新,电商发展逐渐成熟,开始呈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出现“新零售”业态。
历次零售业态的革命均在“成本、效率、体验”三个要素中部分或全部得到根本性的提升。第一次百货公司的零售革命通过大批量生产实现了降本增效,通过聚集式销售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第二次连锁商店的零售革命中,店铺通过规模化、标准化运作降本增效,通过广泛布局店铺网点为消费者提供便利;第三次超市零售革命,通过批量低价销售以及批量管理提高流通速度以及周转效率,并通过极大丰富的品牌以及低价提高消费体验;第四次互联网零售革命通过缩短零售分销链条,实现降本增效,通过“互联网”实现了无界销售,提高了消费者购物的便利性。
驱动零售行业第四次变革的两大因素是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以及零售技术。从消费端来看,不断变化的消费者需求体现在随着商品供应极大丰富的背景下,消费者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获得商品,而更多地希望获得个性化的商品;同时,消费者希望更多地参与到消费的过程中,并且影响商品上游的生产和设计。从技术端来看,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地不断更新,技术发展方向趋于感应、互联和智能,在该技术下消费行为将实现可感知、可优化、可触达和可服务。
第四次零售革命下的流通升级体现为“互联网+流通”新趋势,为电商、新零售、物流以及免税店四大方向带来发展机遇。首先,就电商来说,该行业商业模式已经发展成熟,目前进入优化服务的后发展阶段,“互联网+”的流通升级将再次实现电商物流行业的降本增效,成为电商行业未来5年竞争的必要手段与卡位;其次,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线上线下一盘货,服务产品一体化,成为必然趋势,货物将不会近围绕电商配臵,还会针对线下实体店数字化后的订单进行配臵,将最大化的实现零售物流的降本增效;再其次,就物流行业本身而言,在“互联网+”和“新零售”的大背景下,零售物流将逐渐实现通过线上线下数据最优化成本和时效,且催生出车货匹配、即时配送等新的物流业务模式;最后,在新流通体系的支持下,免税行业也存在发展机遇。
流量红利时代,电商平台趁势崛起。互联网的普及为中国零售线上化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互联网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末,90年代以后随着个人电脑的普及而风靡全球。1994年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至今 20多年的时间,互联网在中国经历了飞速的发展。2016年中国网民规模达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2009-2017年间复合增长率为9.63%。互联网普及率为53.3%,较2015年底提升了2.9个百分点。2016年,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9亿,较2015年底增加7500万人,2009-2017年间复合增长率为16.90%。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的90.1%提升至95.1%。2016年我国网民使用网络购物的比例从60.0%提升至63.8%。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4.67亿,较2015年底增长5400万人,增长率为13.08%,2009-2017年间复合增长率为23.27%。2016年我国手机网购用户规模达到4.41亿,较2015年的3.4亿增长29.7%,2011-2017年间复合增长率为180.53%。截至2016年,网络购物市场交易规模已达4.7万亿,较去年同期增长23.90%,2012-2016年间复合增速40.68%,线上零售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渗透率达14.2%,手机端交易规模占网购比例也已经从2012年的5.8%增长至2016年的68.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