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机械行业工业机器人专题报告(31页)
中国从应用环境的角度将机器人分为工业机器人、特种机器人。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人称为工业机器人;能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并且完成有益于人类健康的服务工作(不包括从事生产的设备)的机器人称为特种机器人,细分为服务机器人、水下机器人、娱乐机器人、军用机器人、农业机器人等。
工业机器人是多学科共同发展的产物。工业机器人是集机械、电子、控制、计算机、传感器、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先进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制造业重要的自动化装备,并代表机电一体化的最高成就。现在,工业机器人已成为柔性制造系统(FMS)、自动化工厂(FA)、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自动化工具。工业机器人的典型应用包括焊接、组装、采集、放臵、产品检测和测试等。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发达国家很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在汽车生产线上的应用最为广泛,并应用于机械加工行业、电子电气行业、橡胶及塑料工业、食品工业、物流等诸多领域。
机器人的发展经历了萌芽阶段、初级阶段、迅速发展阶段和智能化阶段。现代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开始于20 世纪中期,依托计算机、自动化以及原子能的快速发展。为了满足大批量产品制造的迫切需求,数控机床于1952 年诞生,为工业机器人的开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62 年美国的AMF 公司推出的“UNIMATE”,是工业机器人较早出现的实用机型,其控制方式与数控机床类似,但在外形上由类似于人的手和臂组成;1965 年一种具有视觉传感器并能对简单积木进行识别、定位的机器人系统在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研制完成;1970 年以后,工业机器人的研究得到广泛、较快的发展。
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逐年增加,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传统加工制造业的一线工人将保持逐年减少的趋势,加快国内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进程已是迫在眉睫。我国工业机器人从70 年代初期开始直至21 世纪快速发展,经历萌芽期、开发期、适用化期和工业应用期,实现了各领域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和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