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智能制造行业深度报告(38页)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构建链接机器、物料、人、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实现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形成科学决策与智能控制,提供制造资源配置效率,正成为领军企业竞争的新赛道、全球布局的新方向、制造大国竞争的新焦点。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是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工业互联网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链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分为4 个部分:1>边缘层:通过协议转化和边缘计算形成有效的数据采集体系,从而将物理空间的隐形数据在网络空间显性化。2>IaaS 层:将基础的计算网络存储资源虚拟化,实现基础设施资源池化;3>工业PaaS 层:工业操作系统,向下对接海量工业装备、仪器、产品,向上支撑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快速开发和部署;4>工业APP:通过调用和封装工业PaaS 平台上的开放工具,形成面向行业和场景的应用。
企业借助工业互联网平台有助于实现智能化转型。工业企业上云实现数据在线化,一方面可以依托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创新服务模式;另一方面可以借助平台上被封装成软件的管理发展经验,实现自身的产业升级;同时也可以通过数据的集中分析实现更为智能化的设备监控、资源配置和产业协同。在现阶段上云的过程中,大企业具备上云基础,有望推动核心业务和机器设备共同上云,追求价值创造,形成样板案例;小企业生产设备数字化程度低,上云可实现具备优化和成本节约。
国家政策频出,推进工业互联网发展步入快车道。自2015 年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等多项产业政策,推动工业互联网的建设。尤其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融合”后,工业互联网相关政策更是持续加码,2017 年11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2018 年2 月工信部开展工业互联网“323”行动,计划实施工业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紧接着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下设立工业互联网专项工作组,统筹协调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工作,另外2018 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这些政策频出的背后,是国家希望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结合实施“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依托工业互联网,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从而推动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
地方政策陆续落地,推动“企业上云计划”,加速工业互联网落地。自2017 年起,各地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如浙江省发布的《浙江省“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7 年)》、湖南省发布的《湖南省中小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8)》等。地方政府通过财税支持、政府购买等方式,促进工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集聚区快速落地,鼓励中小企业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从而实现“大企业建平台,中小企业用平台”的互促互进的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