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2018区块链白皮书(39页)

源自于应用场景对数据库的需要。区块链本质上是一种带时间戳的新型数据库,从对数据真实、有效、不可伪造、难以篡改的组织需求角度出发,相对于传统的数据库来说,可谓是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要求。 需要是一个跨主体、多方写入的应用场景。多个主体各自维护账本,往往因为数据信息不共享、业务逻辑不统一等原因,导致“账对不齐”的现象。与之相反,区块链中每个主体都可以拥有一个完整的账本副本,通过即时清结算的模式,保证多个主体之间数据的一致性,规避了复杂的对账过程。 适合于在不可信的环。境中建立基于数学的信任。区块链在技术层面保证了系统的数据可信(密码学算法、数字签名、时间戳)、结果可信(智能合约、公式算法)和历史可信(链式结构、时间戳),因此区块链提供了一种“机器中介”,尤其适用于协作方不可信、利益不一致或缺乏权威第三方介入的行业应用。 根据系统控制权和交易信息公开与否进行归类。公有链允许任一节点的加入,不对信息的传播加以限制,信息对整个系统公开;联盟链只允许认证后的机构参与共识,交易信息根据共识机制进行局部公开;相比而言,私有链范围最窄,只适用于限定的机构之内。 架构方面,公有链和联盟链融合持续演进。联盟链是区块链现阶段的重要落地方式,但联盟链不具备公有链的可扩展性、匿名性和社区激励。随着应用场景日趋复杂,公有链和联盟链的架构模式开始融合,开始出现公有链在底层面向大众、联盟链在上层面向企业的混合架构模式,结合钱包、交易所等入口,形成一种新的技术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