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垃圾分类推进固废产业链持续高景气(19页)
2025 年基本地级以上城市垃圾分类,固废行业高景气周期延续。习近平总书记继 2016 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后再次对垃圾分类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且依照住建部等部委 2019 年 6 月发布的《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要求:46 个重点城市到 2020 年底将基本建成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 2019 年起全面启动,2025 年底前基本建成。结合近几年垃圾分类+洋垃圾禁止+再生资源鼓励+餐余垃圾试点城市推进等固废领域的政策内容,我们预计整个固废产业链(包括环卫、再生资源、垃圾焚烧等)的高景气度在未来几年仍将维持。
垃圾分类已纳入《固废法》征求意见,处罚制度已有部分城市展开。2018 年 7 月生态环境部就《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增设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生活垃圾分类制度等,并对具体罚则进行了修订。此外,《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于 7 月 1 日正式开始实施,标志着在推行 20 多年后“垃圾分类”在上海纳入法治框架:个人混合投放垃圾,今后最高可罚 200 元;单位混装混运,最高则可罚 5 万元。随着加入立法及行政处罚普及,垃圾分类制度刚性逐步增强。
垃圾分类主要是将垃圾分解为可回收垃圾、湿垃圾、有害垃圾和干垃圾四个类别,将垃圾处置污染将至最低,提高垃圾处置效率。与现有的无害化处理方式相比更加高效细化,通过分类处理增加资源回收能够减少填埋垃圾量,同时弥补垃圾产量增长与处理产能之间缺口。针对四类垃圾的产能建设均已开展,包括:1)处置干垃圾的垃圾焚烧;2)处置有害垃圾的危险废物处理;3)针对湿垃圾的餐余垃圾处理;4)针对可回收垃圾的资源分类及家电拆解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