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光伏组件-技术方兴未艾谁能破茧成蝶?(19页)

光伏组件往个性化发展是重要方向之一,现阶段提效降本是关键。展望未来,达到平价之后的户用市场,组件作为光伏发电的重要载体,我们认为光伏组件可以理解为一种具有消费属性的产品,追求个性化需求是重要发展方向之一,结合 2019 年 snec 展会上的见闻,我们看到部分基于户用光伏专门设计的叠加瓦片形式的组件,可以看出个性化需求存在的客观性。平价前夕,我们认为追求经济性仍是当前最根本的需求,提效降本仍是当前光伏发电最关键动力。 回溯历史,光伏产业化技术发展迅速,硅料、硅片、电池片环节技术更新不断。具体来看,1)多晶硅料环节,冷氢化技术是把多晶硅生产过程中的副产物四氯化硅(SiCl4)转化为三氯氢硅(SiHCl3)的技术,其电耗包括物料供应、氢化反应系统、冷凝分离系统和精馏系统的电力消耗,即通过循环利用副产品制造生产原料,大幅降低工艺能耗及成本;各企业在物料供应环节使用不同的加热方式,如电加热、蒸汽加热、天然气加热等,因此各企业冷氢化电耗存在差异。2018 年,行业冷氢化平均电耗在 5.7kWh/kg-si 左右,同比下降 27%,到 2025 冷氢化技术年有望下降至 4.8kWh/kgsi以下。2)硅片环节,金刚线替代砂浆线降低单片成本,长晶设备迭代以及 RCZ 技术的成本降低单位长晶成本;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8 年单晶炉单炉投料量为 950kg,较 2017 年的 530kg 提升 80%,较早期 200-300kg 投料量提升 3-4 倍,未来随着热场的增大以及连续拉棒技术的提升等催化因素,投料量将逐年增大,预计到 2020年可达到 1100kg;另外得益于机器的改进,单炉出棒数也由 1 根增加至 3-5 根。设备的改进降低单晶长晶成本,为单晶的发展带来机会。3)电池片环节,PERC 技术降低光电损失,多主栅技术提升电池片有效发电面积,降低银浆成本;PERC、SE、topcon、HJT 等高效电池工艺逐步推进。 半片市占率持续提升,2025 年有望超过全面组件。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组件市场仍以全片为主,由于半片或更小片的电池片组件功率封装损失更小,另根据调研了解,每 GW 组件改半片成本 1000 万左右,投资成本相对较少,以隆基为代表的企业组件产线已陆续改为半片产线,未来半片及更小尺寸电池片应用市场份额将大幅上升,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18)》预测,预计 2019 年国内组件出货量中,半片组件的市占率将提升至约 16.7%,到 2025年,半片电池组件市占率将达到 42.5%,首次超过全片比例。根据目前了解的信息来看,半片组件进度有可能加快,超过全片有望提前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