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预防性疫苗行业报告-政策篇(29页)

辉瑞在疫苗市场的成功,实际上是沛儿系列的成功,从本质上讲是惠氏长期积累的成果。辉瑞在收购惠氏后将研发团队分成两组,大分子和疫苗业务由原惠氏高级副总裁 Mikael Dolsten 及生物创新中心团队负责,辉瑞前全球研发主管 Martin Mackay 则领导 Pharma 子公司专注小分子。除惠氏疫苗业务原部门总经理兼执行副总 Jim Connolly 在 2009 年离职加入结核病疫苗非营利组织 Aeras 外,原惠氏的疫苗研发团队大部分加入辉瑞疫苗部门。 惠氏结合疫苗技术来源是 1994 年对莱德利实验室(Praxis,American Cyanamid)的收购。莱德利实验室(Lederle Laboratories)最早隶属于 American Cyanamid,1994 年随 Cyanamid 一起被惠氏收购,而莱德利实验多糖蛋白结合技术来自 1988 年被收购的 Praxis。莱德利是集疫苗生产与研发为一体的重量级实验室,截至收购时,拥有包括 23 价肺炎多糖疫苗,流感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在内的多种疫苗及结合疫苗技术。1902 年美国开始执行生产许可制度后,莱德利实验室是少数获得生产许可的实验室之一,上市了美国生产许可制下的第一个白喉疫苗。1983 年莱德利实验室的 23 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 Pnu-Imune 23 获批上市,但 Pnu-Imune 23 在婴幼儿和 50 岁以上的老人中疗效不佳(与多糖疫苗的特性有关)。1994 年收购莱德利实验室后惠氏才具备了多糖蛋白结合技术,随后放弃多糖疫苗转向开发肺炎球菌结合疫苗,并于 2000 年推出 7 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 Prevenar 7。 由于载体蛋白的差异,Menveo(GSK)比 Menactra(SP)能在更多青少年和成人中诱导高水平抗体产生。Peter M. Dull 等人对 Menveo(GSK)和 Menactra(SP)进行对比,共计 2180 名 11-18 岁的青少年随机接种两种疫苗,并分析接种一月以后受试者体内血清抗体滴度(hSBA)水平。结果显示接种Menveo(GSK)的人群中抗体滴度水平较高者占比更大。2007 年一项试验招募了 1359 名未经接种者(19-55岁),在接种 Menveo(GSK)和 Menactra(SP)疫苗一月后,受试者体内四种血清型抗体滴度均大幅增加。Menveo(GSK)对 A 型脑膜炎球菌的免疫效果非劣于 Menactra(SP),同时对 C, W135, Y 型脑膜炎球菌的免疫效果更佳。2014 年美国免疫咨询委员会(ACIP)对 Menveo(GSK)的推荐使用年龄进行了扩大,由 9 月龄至 55 岁扩展至 2 月龄至 55 岁,促使 Menveo(GSK)的营收快速增长。由此可见,GSK 四价脑膜炎疫苗免疫效果更好带动了销售额的高增长,而其核心技术传承自大名鼎鼎的Chiron 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