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光伏之单晶硅片-大尺寸薄片化促革新(25页)

硅片环节:大尺寸硅片降低长晶成本。大尺寸硅棒单位质量拉制速度更快,生产效率提升导致单瓦硅片能耗、折旧、人工等费用降低。以目前通用的 8 英寸拉晶为例,在 450公斤装料量下,单晶拉棒长度已达 5.2 米,在厂房空间、设备尺寸等因素的约束下已基本达到极限。而如果采用更大尺寸的 12 英寸拉晶,450 公斤装料量下拉棒长度仅为 2.6 米,为进一步提升单晶炉装料量、降低单位长晶成本提供了空间。 电池环节:大尺寸硅片摊薄单瓦非硅成本。电池生产设备单位时间内加工量一定,大尺寸硅片能够充分挖掘设备潜力,提高单位时间内出产电池片功率。尽管电池片非硅成本随硅片尺寸提高而上升,但两者上升幅度并不成比例,因此大尺寸硅片的应用能够显著摊薄电池片非硅成本,尤其是折旧与人工成本。 光伏硅片源于半导体材料,长晶平台已由 6 英寸发展至 8 英寸。光伏硅片早期规格对标半导体硅片。在 2010 年之前,单晶硅片主要以对边距 125mm(6 英寸长晶)的小尺寸硅片为主,并有少量对边距 156mm(8 英寸长晶)的硅片。2010 年后,156mm M0 硅片的比例越来越大,并成为行业主流,125mm 的 P 型硅片则在 2012 年后基本被淘汰。此后,行业开始尝试在 8 英寸长晶平台的基础上对硅片尺寸做微小增加。2013 年底,中环股份、隆基股份等五家企业联合发布了 M1(156.75-f205mm)与 M2(156.75-f210mm)硅片标准,在不改变组件尺寸的情况下,M2 通过提升了硅片面积(提升 2.2%)使组件功率提升了 5W以上,迅速成为行业主流并稳定了数年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