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商贸零售系列研究-零售的模样(58页)
一切缘来供给和需求,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在商品经济社会,生产力决定了供给水平,需求决定了消费层次。消费是生产者与需求者间进行互动的直接体现,商品在等价交换原则下由生产方过渡到需求方的过程便形成了消费。研究消费,本质就是研究供给和需求。我们从供需理论、历史发展等角度对消费进行剖析、归纳、提炼、延申,整理出围绕消费这一人类社会重要活动的多视角、多维度的发展规律,以此建立“东兴中国消费时钟理论”,这个理论将指导整个大消费的研究体系,形成立体化的研究框架。消费时钟的理论基础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决定着生产关系,即每一种现实的生产关系都是建立在一定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的基础之上的;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即生产关系的变迁在一定程度上倒逼生产力的变革。这一相互关系可以用社会生产总过程来表述,社会生产的总过程包括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其中生产是起点,交换和分配是中介环节,消费是终点,起点和终点之间相互影响,共同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向前发展。
不同时期消费驱动力不同,供给和需求彼此相互影响主导消费模式的转变。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不同,消费结构也有所不同。如果我们从 1950 年开始划分(1949.10.1 建国,1950 年为第一个完整年),我们先后经历了“大灾荒”、改革开放、加入 WTO、互联网时代等,生产力要素不断进步,供给和需求相互驱动。“东兴中国消费时钟”可以以 25 年为一个周期,分为四个阶段。
品牌化改变了“需求无差别”的现状,供给逐步“有差别”。1985-1998 年是我国消费发展起承转合的关键期,在这一阶段,消费市场基本摆脱“短缺经济”掣肘,完成了从“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以家电的广泛推广和应用为典型特征,展开了我国消费新一轮升级周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