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管-银行理财将重塑资管市场(42页)
居民财富增加而储蓄率下降加速银行理财业快速发展。中国商业银行理财的发展,来自市场需求驱动,一方面居民财富不断增加,另一方面银行存款利率2007年后下滑,略回升后2011年再次浮动下滑,使居民储蓄率不断下降,催生居民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需求;从下图可见,2018年中国国民储蓄率为44.9%,与2008年的历史高点51.84%相比,下滑明显。其次是互联网金融、信托、整卷等行业的兴起,增加银行转型压力;再次,政策等因素引导,推动中国商业银行理财业务快速发展。
中国银行理财从储蓄时代,野蛮发展于合作创新,渐回归资管本质。银行理财业从借鉴、合作中发展。中国银行理财业经历较长的储蓄期,以银行储蓄和国债为主的人民币理财产品,从借鉴外汇结构性存款起步,以光大银行首发“阳光理财系列”代表中国商业银行理财发展起步,后历经与信托、证券、基金合作,真正实现快速发展;竞争乱象加剧驱动政策监管趋严。2011年左右影子银行的快速发展,2013年前后,金融创新加快,互联网理财、同业理财兴起,加剧了竞争,2018年系列新政及理财子公司相继落地,银行理财业务监管逐渐规范,将回归资产管理本质。
银行理财业务占据中国资管市场主导地位,以国有行和股份行为主。银行理财在资管规模中继续居首位。在中国百万亿级的资管市场中,银行体系资管规模位居第一,从资产配置情况来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规模占绝对地位,是银行理财的主要发行机构。银行业理财产品发行和收益集中在国有行和股份行。从非保本理财产品余额分布来看,国有行和全国股份制银行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的78.6%;从非保本理财产品累计兑付客户收益来看,国有行占 34.3%,全国性股份制银行占40. 8%,共占74.1%。随着理财子公司的成立和发展,资管行业或将迎来新的竞争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