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产业区块链行业现状分析(36页)

区块链 1.0 :区块链作为独立技术出现,最早可追溯到比特币系统中。2008 年一个笔名为中本聪的人(或团队)发布了一篇名为《比特币 —— 一种点对点的电子现金系统》的文章,并在 2009 年公开了其早期的实现代码,比特币就此诞生。区块链 1.0 实现从“中心化账本+中介”的模式转向“公共账本+共识”模式,主要应用在支付、流通领域。就技术层面而言,比特币系统创造了从传统电子支付系统的“中心化账本(账本在中心机构手中)+中介”的模式转向“公共账本+共识”模式的可能性,它具备去中心化、不可篡改、不可伪造、可追溯的特点。它主要应用场景是支付、流通,比特币是区块链发展中最为成功的应用。但是区块链 1.0 的缺点是不支持别的在此上面的开发,比如写入智能合约功能等。 区块链 2.0:与 1.0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数字货币基础上加入了智能合约,可以在此基础上做其他的应用开发,典型代表为以太坊。2015 年左右公共区块链平台以太坊开发上线,以太坊最大的特点就是智能合约,支持所有人在上面编写智能合约,也是以代码形式定义的一系列的承诺合同。智能合约就是一套不需要第三方的情况下还可以保证合同得到执行的计算机编程,并且没有人能够阻止它的运行一个计算机程序。这个计算机程序保证签完合同之后,只要条件达成,这个系统会自动执行合同中约定的条款,这就是区块链 2.0 相对于区块链 1.0 的重要功能。因此区块链技术可以被广泛的运用在涉及合同处理、数据交换、所有权转移的金融、物联网、物流和共享经济等场景中。区块链 2.0 的也是有缺陷的,它无法支持大规模的商业应用开发,比如说交易速度,比特币的交易速度每秒 7 笔,以太坊每秒不超过 20 笔,会造成网络的堵塞,使用户无法完成交易。 区块链 3.0:应用范围扩大到整个社会。自 2017 年以来,区块链技术和应用不断演进变化,但目前尚未产生能被广泛认可的区块链 3.0 形态。区块链 3.0 最终能够对于每一个互联网中代表价值的信息和字节进行产权确认、计量和存储,从而实现资产在区块链上可被追踪、控制和交易。区块链 3.0 会超越金融领域,进入社会公证、智能化领域,包括身份认证、公证、仲裁、审计、域名、物流、医疗、邮件、签证、投票等领域,应用范围扩大到了整个社会,区块链技术有可能成为“万物互联”的一种最底层的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