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白酒行业专题-白酒新周期(39页)

白酒四十载:沉浮峥嵘岁月,龙头各领风骚。白酒行业历史上经历四起三落,行业从产量驱动转向产量+营销驱动、渠道驱动,最终进入品牌驱动,行业龙头多次易主,由泸州老窖变为山西汾酒,再变为五粮液,最终变成如今的贵州茅台。历史上白酒产量增速分别在 1989 年和 2001 年触底达到-9%,行业经历过两轮大调整,产量增速在 1988-1989 年、2001 年和 2011-2012 年间出现过三次大幅回落,这种增速大幅回调一般是宏观经济和产业政策双向挤压下的结果,1988-1991 年通胀严重、首次限制名酒消费,2001 年宏观经济 GDP 换挡降速,白酒推出从量税,2011-2012 年四万亿效果弱化,政策上面临酒驾入刑、严控三公消费等负面影响。 白酒行业发展初期产量增速波动较大,经济发展以内生为主,白酒产量与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关。1979-1988 年白酒产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但由于此时行业仍处于规模化发展初期,产量波动较大,1985 年食品工业协会白酒专业委员会成立标志着行业逐渐进入规范化发展,1988年白酒行业产量达到 468.54 万吨。此时经济发展以内生为主,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尚未大规模展开,人均可支配收入快速增长,增速中枢20%左右,超过 GDP 与 CPI,白酒产量随 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同向波动,1992 年 GDP 增速阶段性见顶,CPI 继续上行,白酒产量继续增长,增速1995 年见顶。2001 年后白酒产量与 GDP 相关性强,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趋缓,产量与人均可支配收入呈阶段性相关。 1988 年前行业龙头——泸州老窖:古老浓香鼻祖历史源远,深厚底蕴奠定龙头地位,80 年代后期利税规模破亿。泸州老窖自公元 1573 年(明朝万历年间)起持续酿造至今,在白酒行业发展初期凭借深厚的历史积淀奠定了泸州老窖的龙头地位。1)品牌底蕴浓厚。1952 年泸州老窖在首届评酒会中获得“中国名酒称号”,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四大名白酒之一。到 1989 年我国共举行五次评酒会,泸州老窖成为唯一蝉联五届“中国名酒”称号的浓香型白酒,奠定其“浓香鼻祖”的卓越地位。2)资源禀赋稀缺。浓香型白酒有着“老窖出好酒”的至高法则,泸州老窖有着 1618口百年老窖池群、16 家柳州老窖古酿酒作坊。3)技术工艺精湛。50 年代知名的“泸州试点”制定了浓香型白酒酿造标准,1980 年泸州老窖斩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奖,同一时期成立了白酒行业第一所专门的酿酒技工学校,为白酒行业培训了八千多名酿酒科技人才,成为“酒界技术的黄埔军校”。白酒行业初期主要以产量驱动,泸州老窖 60 年代已经实现了年产万吨,1988 年泸州老窖的年产量相当于郎酒、剑南春、五粮液和全兴四川四大名酒之和,综合税利突破亿元大关,龙头优势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