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北美以及中国院线集中度提升探讨(57页)
行业已进入存量清理阶段,疫情或进一步加速关停。根据艺恩数据,2017~2019年期间,运营银幕增速从28%高峰逐渐回落至10%左右,并保持下行趋势。运营银幕增速下滑主要原因包括:一方面,商业地产竣工同比减少(可建设资源下降),叠加影院盈利预期减弱(投建意愿下降),2017~2019年全国纯新建银幕数量分别为10095块、9350块和8856块,已连续两年下滑。另一方面,单银幕产出下滑带来影院的盈利能力弱化(过去三年总票房复合增速为6.4%),越来越多的长尾影院的经营性现金流转负,全国关停影院数量正在快速提升。
票房集中度反映行业收入的集中。2007年票房CR3为45.1%,银幕CR3为37.7%,此后直至2015年,票房CR3始终高于银幕CR3约5pct。营收集中度高于银幕集中度体现了头部影院单银幕产出更高。而2007-2015年票房CR3和荧幕CR3的同步提升体现了头部影院营收的持续集中与改善。2016年银幕CR3首次反超票房CR3,是因为主要位于大都会核心地段的AMC收购了主要位于乡村和郊区的美国第四大院线Carmike,这使得AMC院线的影院分布更完整,但也拉低了AMC的平均单银幕产出。2017年,票房CR3首次突破50%,营收的头部集中效应持续增强。
中小影院持续退出市场。根据MPAA的统计,1~7块银幕的小型影院的银幕数量从2003年的9643块下降至2018年的4355块,15年减少55%。拥有8块以上银幕的中大型影院的银幕数量从26187块上升至36220块,15年增长38%。在小影院持续淘汰,影院大型化的同时,院线行业持续向头部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