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公司】详解Capital One-科技驱动的零售银行(27页)

Capital One 的前身在 1988 年成立,初期只是美国弗吉尼亚州 Signet 银行的信用卡部门。上世纪 90 年代,美国商业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是高度同质化的(one-size-fits-all),大多数信用卡都有相同的信用额度、利率和年费。Fairbank 和 Morris 两人发现了在信用卡行业差异化定价的商机,怀着充分利用数据进行差异化定价的信仰,投身 Signet 银行的信用卡部门,将数据驱动战略(Information-Based Strategy,简称:IBS)应运于信用卡业务,利用数据、技术和科学测试,对用户进行差别定价,满足客户多样性、个性化的需求,取得了成功。 Capital One 将信用卡目标群体定位在较低风险循环客户(中等资质客户)。信用卡客户可以分为三种:优质客户、低风险循环借贷客户(中等资质客户)和高风险客户(低资质客户)。优质客户往往能及时还款,信用风险低,由于及时全额还款,很少支付利息,收入贡献小。而高风险客户往往要推迟还款时间甚至不能还款,信用风险高,会给银行带来损失。Capital One 将目标定位于能够持续产生利息收入且最终能偿还贷款的低风险循环借贷客户(中等资质客户),这类客户给银行带来较多利息收入且信用风险不高。Capital One通过数据分析,进行精准营销此类客户,实现盈利最大化。数据驱动战略帮助 Capital One在当时美国竞争激烈而又同质化的信用卡市场中找到了自己的蓝海。 Capital One 从 2010 年 1 月 1 日起采用新的会计准则编写财务报表,证券化贷款由表外转入表内核算,资产端计入贷款,负债端记为证券化融资负债。会计政策的变动使得 CapitalOne 各国信用卡贷款余额在 2010 年末大幅增加。2002 年之前,由于 Capital One 在加拿大、英国和其他国家地区的信用卡贷款余额较小,因此年报中只披露总体数值,2002 年后才开始分国家地区披露。1995 年和 1996 年末,总信用卡贷款余额中除美国外其他国家地区占比不到 1%。自 1998 年 Capital One 进行海外扩张后,1998-2000 年间,美国外其他地区信用卡贷款余额占比均达 10%以上,增长迅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