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2020中国人工智能物流发展研究报告(52页)

物流的概念最早是在美国形成的,起源于20世纪30年代,原意为“实物分配”或“货物配送”,后来被引入日本,日文意思是“物的流通”。中国的“物流”一词是从日文资料引进来的外来词,源于日文资料中对“Logistics”一词的翻译“物流”。中国物流术语标准将物流定义为:物流是物品从供应地向接收地的实体流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将运输、储存、装卸搬运、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用户要求的过程。物流业是国民经济体系中极为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物流业在互联网经济的催动下发展较快,景气指数基本保持在50%以上,业务总量、新订单和从业人员都处于持续扩张的状态。 尽管中国物流业近年来一直保持着较快的发展速度,但随着人力资源、土地资源等要素成本的不断提高,中国物流企业的成本增长速度始终高于收入增速,国家发改委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共同发布的《全国重点物流企业统计调查报告》中的数据显示,2007-2016年国内重点企业物流业务成本年均增速为10.5%,比收入增速高0.7个百分点。在行业成本居高不下的背景下,国内物流行业的效率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以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比率为例,201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达到14.6万亿元,占GDP比率为14.7%。尽管这一比率近年来总体上呈持续下降态势,但下降速度非常缓慢,与发达国家8-9%的水平相比仍有非常大的差距,与全球平均水平(12%)比起来也尚有一段距离。 物流业的核心痛点决定了该行业最迫切的需求即“降本增效”,物流企业的自动化、信息化转型升级都是为实现降本增效目的而做出的努力。人工智能技术产品的加入能够进一步推动物流业向“智慧物流”发展,更大限度地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对于人工智能行业而言,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人工智能不再是高悬于天上的空中楼阁,“商业落地”已成为人工智能企业发展到当前阶段鲜明的主题词。从落地难度及发展前景来看,业务流程清晰、应用场景独立、市场空间巨大的物流业无疑是人工智能落地的绝佳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