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机床行业-民营机床迎发展良机(41页)

产业规模:国之重器,千亿产值。机床工具分类:主要包括金属切削机床、金属成形机床、铸造机械、木工机械、机床附件、工量具及量仪、磨料磨具和其他金属加工机械等八个子行业。下游客户包括传统机械、汽车工业、电力设备、铁路机车、船舶、国防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石油化工、工程机械、电子信息技术工业以及其他加工工业。机床行业是关系国家经济的战略性产业,是装备制造业的加工母机。机床行业为装备制造业提供生产设备,几乎所有金属切削、成形过程均需借助机床实现,是构成现代工业的心脏。2009年,国内机床制造业的经济规模超越德国和日本跃居世界第一位,并且一直保持至今。 国内机床产业年产值达千亿规模。根据Gardner 公司对世界机床行业统计调查数据,2019年全球机床消费为821亿美元,其中,中国机床消费为223亿美元,全球占比为27.2%;生产端与消费端类似,2019年全球机床产值为842亿美元,其中,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机床生产国,2019年产值约为194亿美元,全球占比为23.1%(中国历年机床产值数据见2.1节)。国内高端机床产值占比约为10%。以机床工业中最具代表性的金属切削机床为例,2015年,规模以上金属切削机床企业为739家,其中,国有(含集体)控股、私人控股和外资控股的企业数量分别为71家、533家和105家,占比分别为 9.6%、72.1%、14.2%;上述三类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占比分别为 18.4%、68.7%、10.8%。假设国内高端机床主要由外资企业占据,则国内高端机床产值占比约为10%。 发展历程:承接苏联衣钵,市场化改革打破旧体制。承接苏联衣钵,改革开放打破旧体制。我国现代机床工业的基础源于“一五”时期 开始的前苏联援建工程。计划经济时代,国内已经形成产品门类比较齐全、产业体系相对完整、产业布局均衡合理的机床工业体系,但企业缺乏活力,装备陈旧落后,技术进步缓慢。改革开放后,机床行业单一结构和僵化管理模式逐渐被打破,民营企业蓬勃兴起,渐成主力军(民营机床企业数量及产值占比见1.1节)。国资主导下,国内机床体系已到亟需重塑阶段,18罗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1952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改造和新建了十八个机床厂,俗称“十八罗汉”,曾在中国工业发展过程中经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相对单一的结构和僵化的管理模式使得地方机床国企无法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从而导致目前除了济南二机床,18罗汉多数被合并、收购或重组(具体分析见3.1节),说明已有的机床体系已经走到尽头,需要重构一套全新的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