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第三代半导体国内厂商全产业链布局(25页)
相对于第一代(硅基)半导体,第三代半导体(碳化硅等)禁带宽度大,电导率高、热导率高。硅基因为结构简单,自然界储备量大,制备相对容易,被广泛应用半导体的各个领域,其中以处理信息的集成电路最为主要。在高压、高功率、高频的分立器件领域,硅因其窄带隙,较低热导率和较低击穿电压限制了其在该领域的应用,因而发展出宽禁带、耐高压、高热导率、高频的第二/三代半导体。
三代半导体材料之间的主要区别是禁带宽度。现代物理学描述材料导电特性的主流理论是能带理论,能带理论认为晶体中电子的能级可划分为导带和价带,价带被电子填满且导带上无电子时,晶体不导电。当晶体受到外界能量激发(如高压),电子被激发到导带,晶体导电,此时晶体被击穿,器件失效,禁带宽度代表了器件的耐高压能力。第三代半导体的禁带宽度是第一代和第二代半导体禁带宽度的近3倍,具有更强的耐高压、高功率能力。
碳化硅更适合作为衬底材料。半导体芯片结构分为衬底、外延和器件结构。衬底通常起支撑作用,外延为器件所需的特定薄膜,器件结构即利用光刻刻蚀等工序加工出具有一定电路图形的拓扑结构。碳化硅热导率高于氮化镓。第三代半导体的应用场景通常为高温、高压、高功率场景,器件需要具有较好的耐高温和散热能力,以保证器件的工作寿命。碳化硅的热导率是氮化镓热导率的约3倍,具有更强的导热能力,器件寿命更长,可靠性更高,系统所需的散热系统更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