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汽车零部件Ⅱ行业深度报告(43页)

新能源汽车触底反弹,Q3 销量大幅增长。国内新能源汽车行业在经历 2016-2018 年的高速发展后,2019H2-2020H1 新能源市场受到短暂冲击。分析其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1) 2019 年,纯电乘用车最高补贴金额大幅下降;(2) 19H1 补贴退坡之前,消费者提前购买,造成一定的透支效应。2020 年初受到国内外疫情影响,新能源汽车 Q1 销量大幅下滑,Q2 开始销量逐渐回暖,Q3 销量大幅增长,同比增速超过 100%。 电池热管理尚在发展期。电池冷却方案分为风冷、液冷和制冷剂直冷。锂电池在-20℃-60℃温度下可放电,在 0℃-60℃温度下可充电,但较合适的工作温度为 5℃-35℃,高效工作温度为 20℃-35℃,因此电池高于 35℃时,需要降温散热,低于-5℃时,需要加热复苏。混动和早期纯电车型由于电池容量小,电池包为异形结构,散热空间大,因此采用风冷结构;纯电动车电池容量变大,电池包演变为一体化整包结构后,发热加剧,风冷结构无法满足散热要求,因此电池冷却大多采用液冷结构,电池包内部安装冷却管道或冷却板,如特斯拉 Model S 采用 U 型管冷却,Model 3 采用的板式冷却;宝马 5 系新能源车采用制冷剂直冷结构,可以减少电池热交换器的二次热交换造成的能量损耗,但是电池中需要布置毛细管道或电磁阀,且要防止电池局部过冷,控制难度大,因此该技术还未被OEM 大规模采用。 低温时,锂电池由于电解质移动缓慢,导致电池充放电性能下降,容量大幅减少,为帮助电池快速恢复,越来越多的车型开始具备电池制热功能,常见的制热方式有 PTC 水加热、电器余热加热和电池自加热。 冷媒更换,突破沸点局限。空调系统的能量迁移依靠制冷剂的气液转换实现,因此与制冷剂的沸点相关。R134a 自 2002 年 1 月 1 日起在国内取代 R12 成为车用制冷剂;欧美国家因 GWP 需≤150 只能选用美国杜邦和霍尼韦尔公司联合开发的 R1234yf 制冷剂。两种制冷剂沸点均为-20℃以下,由于沸点与压力正相关,所以在系统压力 20bar,环境温度为- 10℃时,制冷剂无法实现气液转换,等同 PTC 制热模式,COP 值≤1,无法实现节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