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光伏设备专题(91页)
国内光伏设备基本实现全线产业化。上游:生产多晶硅材料,由原料硅砂(二氧化硅)经纯化过程冶炼出太阳能发电级的多晶硅接着将多晶硅材料加工成硅晶片;中游:包括制造太阳能电池和电池组件。电池片环节中PERC工艺路线包括清洗制绒、扩散、蚀刻、镀膜、网印和烧结等步骤,而HJT路线仅需清洗制绒、非晶硅膜沉积、TCO膜沉积、网印四大步骤。把太阳能电池片组装成一块太阳能电池板,即为电池组件;下游:系统、零部件行业,将太阳能电池组件与转换器、连接器等零部件组合,制作成发电设备。
从单晶硅片及切片设备投资构成看,最核心是单晶炉和切片机。单晶炉约1.4亿元/GW,切片设备约0.4亿/GW,这两种设备价值量占比最高;此外机加工设备约0.3亿元/GW,其他设备约0.2亿元/GW,合计设备投资2.3亿元/GW。设备投资中单晶炉价值占比60%,切片设备价值占比13%。
中环12寸光伏大硅片发布,技术迭代中核心设备商最受益。2019年光伏产业推出166mm大硅片,较原来的8英寸M2硅片表面积提升了12.2%,受到业内一致好评,认为此举可大幅降低LCOE(度电成本),增加制造企业利润。而此次发布的M12大尺寸硅片,边长210mm,对角295mm,相比M2硅片表面积提升了80.5%。若12寸大硅片的渗透率提升,核心设备商晶盛机电将会最受益。区别于其他的电池片设备,部分设备可能技改可完成产品的更新换代,长晶炉随着硅片直径的变化,将会完全的更新换代。我们判断,对于晶盛机电来说,这部分的新增订单尤为可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