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光伏组件-迎接大尺寸技术红利(26页)

组件生产流程简单,技术壁垒低。组件即太阳能板,是光伏发电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位于光伏产业链末端,上游为生产材料电池片,下游直面终端光伏电站。组件生产流程主要是将上游电池进行联结,再用玻璃、胶膜、背板等辅材进行封装。相较于上游硅料、硅片、电池,组件生产工艺流程简单、技术门槛低,主要作为光伏产品销售的渠道,兑现上游产能创造的利润。 组件投资门槛低,产业链价值占比高。根据我们测算,2019年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环节单位产能固定资产投资分别为3.35亿元、2.44亿元、4.38亿元、1.87亿元/GW,组件在四个制造环节中的产能投资强度最低,单位产能固定资产投资占比仅16.67%。但从产业链价值贡献看,根据2020年9月底的硅料、硅片、电池、组件价格(以166尺寸)可以计算得出,组件在四个制造环节的价值占比达到48.1%,显著高于硅料(6.6%)、硅片(15.9%)和电池环节(29.3%),反映出组件环节具有更高的资产周转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根据各环节产业链报价,2019年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四个制造环节毛利润分配占比分别为9%、25%、24%、42%,组件环节体现出更高的投入资本回报率。 组件是光伏行业唯一具有消费属性的环节,销售费用率在产业链中处于最高水平。对光伏制造而言,在产业链中的位置越靠下游,消费属性越强,对企业销售能力的要求越高。不同于B2B模式的上游企业,组件环节需要面对更多大型招标项目及分散的中小型非商用客户,且客户需求的定制化程度高,更强调售后质保,具有很强的消费属性,渠道销售的重要性更加明显。2019年晶科能源、晶澳科技、东方日升、隆基股份组件企业销售费用率分别达到7.6%、5.7%、4.6%、4.0%,明显高于保利协鑫(0.65%)、中环(0.85%)、通威(2.6%)等硅料、硅片厂商,也体现出组件环节对销售及渠道的重视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