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农业-生物育种喜迎政策春风(35页)

种业相当于产业链中的“芯片”。目前,全球种业已经形成育种、制种、销售三大环节为主的较为成熟的产业链。其中,育种是农业生产活动产业链中上游的关键环节,相当于种植业中的“芯片”。农业生产流程一般包括农田基本建设,土壤耕作,播种及栽植,田间管理,收割及农田运输。在上游端,种子的培育成为上游端最重要的一环。除此之外,肥料、农药,以及现代化农业中的农业机械也是上游的组成部分。上游的这些农资原料占去了农户生产农作物约 40%的成本。以玉米为例,据农业农村网数据显示,全国 2018 年玉米种植的平均种子费用为 55.72 元/亩,占据玉米种植总成本的 5.33%。上游端其他的化肥费、农药费和机械作业费分别占据种植总成本的 13.16%、1.64%和 11.22%。农业生产活动产业链的中游端涉及了各种农作物的种植和生产;下游方面主要是农产品收割完成的后续应用,例如食品,工业加工,畜禽饲料等用途。 我国种业市场规模迎来拐点。在 2016 年以前,我国种子行业整体市场规模以 3%左右的年复合增长率缓慢增长。2016 以后,我国主粮种子库存过剩,国家提出了以“调面积、减价格和减库存”为主的供给侧改革,种子行业市场开始承压。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种植面积(我国种子自主率)占比达到 95%,其中,小麦、水稻都是自主选育品种;蔬菜品种中,进口种子的份额已经从 5 年前的 20%下降到现在的 13%。近些年来,我国种子市场整体规模停滞在 1200 亿元左右。2018 年,我国种业市场规模为 1174 亿元,其中 7 种重要农作物种子(玉米、水稻、小麦、大豆、马铃薯、棉花、油菜)市值合计为 836.85 亿元;2019 年行业整体市场规模迎来拐点,结束 2017、2018 年的下滑,同比略微增长,达到 1192 亿元。2020 年,我国种子行业在玉米种子需求扩大的带动下,市场规模有望保持缓慢增长。 玉米是我国种植规模最大的主粮作物。我国玉米的主产区分布在东三省,其次是内蒙古和中原地区(山东、河北、河南省),这些地区的种植面积占据全国约 67%。其中,黑龙江省是玉米第一生产基地,拥有约 8794 万亩的种植面积,吉林省和辽宁省分别拥有 6246 和 4038 万亩玉米种植面积;内蒙古自治区为 5575万亩、中原地区约 17314 万亩玉米种植地。我国玉米进口依赖度低。2019 年,我国的玉米进口量为 510 万吨,较 2018 年增加 62 万吨,同比增幅为 13.76%,仅占消费量的 1.73%。根据发改委信息,2020 年的玉米进口配额为 720 万吨,维持在近 5 年的水平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