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降解塑料概念:生物降解塑料是指在自然界如土壤和/或沙土等条件下,和/或特定条件如堆肥化条件下或厌氧消化条件下或水性培养液中,由自然界存在的微生物作用引起降解,并最终完全降解变成二氧化碳(CO2)或/和甲烷(CH4)、水(H2O)及其所含元素的矿化无机盐以及新的生物质(如微生物死体等)。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开始采用塑料棚膜用于稻田种植,并在1979年正式从日本引入塑料地膜用于蔬菜种植。塑料产品的应用对于中国的农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是也带来了白色污染问题。大量塑料残膜影响景观,且有动物误食死亡。为应对这一问题,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上海塑料制品研究所等科研和生产单位开始研发可降解塑料地膜,开发的主要品种为光降解塑料。
在传统单体聚合的过程中加入淀粉等添加剂进行改性,使塑料在一般环境中可以裂解成微小的塑料片段,但这种降解方法并不能将塑料完全降解,其剩余的塑料片段不仅难以回收,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与普通塑料同样的危害。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由于土埋部分无法接受光照进行降解,且受到欧美国家技术路线的影响,中国产业界对可降解塑料的研发逐渐集中到了淀粉添加型降解塑料方向。但是淀粉添加型塑料难以完全生物降解,且价格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