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敲响轮胎消费时代的钟声(30页)

轮胎是否是消费品?轮胎是差异化的产品,这所有人都承认。同牌号的化工品价格相同,而同规格的轮胎价格方差却很大,高中低端的产品价格相差数倍。这给了轮胎企业向上更大的发挥空间,产品向上进步,价格的天花板很高。那么轮胎是否属于消费品?目前国内认同轮胎属于消费品的人不多。至 2020 年底我国乘用车保有量 2.5 亿辆,但人口 14 亿决定了拥有汽车依然是少部分人。虽然每个人生活中都要乘车,但大部分人仍与轮胎消费无缘。而在拥有汽车的人群中,首先大家感觉到的是轮胎是买车时配套的,不是自己独立的消费行为。在拥有汽车并更换轮胎的人群中,除非意外破损而更换,轮胎使用六七年而仍舍不得更换的现象在我国也非常常见。这种极低频率的购买也谈不上消费属性。轮胎,似乎是一个必不可少,但只要在它正常工作时不会有人愿意多看一眼的,汽车身上最接近尘土的部件。 以运动鞋理解轮胎。运动鞋和轮胎有很多相似之处,它们都用橡胶制作,都是接触地面的末端,负责用摩擦力制造向前的运动。今天,大家都认为运动鞋无疑是消费品,但 40 年前它是吗?40 年前,学校里所有的孩子们都穿着同一个样式的双星“白球鞋”。30 年前,我们的生活中开始出现一种叫做“旅游鞋”的东西,大家脚上出现了差异化。20 年前,大家运动时,向往能穿上耐克、阿迪达斯,甚至无所谓款式,只要有“勾”和“三道杠”。运动鞋到了消费品牌的阶段。10 年前开始,很多人开始消费李宁、安踏,但并不要把这简单的归为进口替代的逻辑,因为也有很多人与此相反——消费升级,开始穿 AJ、安德玛,或者亚瑟士、鬼冢虎的专业跑鞋。这个时候的消费者不再是仅消费品牌,而是开始关注大底材料、中底设计、防侧翻结构、缓震技术、包裹性等等性能指标,消费没有中外的界限,而是消费者开始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时,才进入消费时代。 中美轮胎消费市场存在结构性差异。周期品的市场上,无差别客户接受无差别的产品,企业要向内挖潜,通过资源、技术控制成本。而消费品市场上,是差异化的客户接受差异化的产品,企业必须要研究客户。煤炭的热值和价格之比可能呈现一个常数,而绝大部分消费品的性能效用和价格之比则不是常数。如果厂商 B 提供的商品性能有 80 分,价格为 80 元;也会存在厂商 A 提供的商品性能有 100 分,但价格为 200元。理性的选择并非只有一个,因为额外的 120 元对每个消费者的边际效用是不同的。并且,也会存在厂商 C提供性能为 30 分价格为 50 元的商品。作为厂商不要抱怨消费者不理性,也不要试图教育消费者,而是要搞清楚两件事,第一,自己有能力提供哪种商品?第二,需要这种商品的消费者在哪里?然后把商品卖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