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聚烯烃PC生物可降解-三类新材料格局(47页)

三类化工新材料产业链关联。三大类化工新材料均是以煤、石油、天然气一次能源为源头,经过裂解等反应获得中间产物,我们划分为C2、C3、C4及以上三大类,再自身聚合,或者相互反应之后再聚合最终制得高端聚烯烃、工程塑料PC、生物可降解材料三大类化工新材料。高端聚烯烃:乙烯、丙烯在茂金属催化剂作用下聚合可以生成mPE、mPP,乙烯分别与1-丁烯、1-己烯、1-辛烯共聚形成各种乙烯α-烯烃共聚物,碳数越高难度越大,乙烯与醋酸乙烯共聚生成EVA,乙烯与C3产业链的丙烯酸共聚形成EAA。工程塑料PC:来自C3产业链的丙烯氧化生成丙酮,来自C4及以上的苯经氧化等过程后生成苯酚,丙酮和苯酚反应生成双酚A,双酚A在光气或者其他催化条件下缩聚形成PC。生物可降解材料:丁二烯经氧化生成丁二酸,通过乙炔法或者丁二烯法可以制得1,4-丁二醇(BDO),两者聚合即为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苯经加氢、氧化等路线后可以制得己二酸(AA),和对苯二甲酸(PTA),两者再与BDO聚合即制得聚对苯二甲酸-己二酸丁二醇酯(PBAT)。 高端聚烯烃产能集中在海外。1991年,ExxonMobil公司首次采用茂金属催化剂生产出mLLDPE,标志着茂金属聚烯烃进入工业化阶段。从全球市场看,高端聚烯烃生产主要集中在西欧、东南亚和北美地区,中东以大宗通用料为主,其中日本是东南亚高端聚烯烃主要生产国。相关企业包括ExxonMobil、Dow化学、BASF、LyondellBasell、Total、三井化学、住友化学、旭化成等。以mPE为例,全球mPE产能约为1500万吨,其中产能50万吨/年及以上的企业共5家,主要集中在美国,CR5约为40%。 我国聚烯烃行业结构性矛盾显著。近年来,我国聚烯烃行业规模逐渐扩大,聚乙烯、聚丙烯产能及产量大幅增长,但是结构性矛盾也逐步显现,中国聚烯烃产品以中低端通用料为主,市场竞争激烈,而高端聚烯烃产品严重依赖进口。此外,聚乙烯共聚单体的差异也显示出不同地区聚乙烯产品的档次以及技术水平高低,而这个分水岭就是C6(己烯),碳数越多产品越高端,所需技术水平越高。同样,北美、西欧、日本的高端聚乙烯共聚物占比更高,而我国占比还较低。2019年,我国高端聚烯烃产量约为580万吨,消费量1280万吨,自给率仅有45%。分拆来看,己烯共聚聚乙烯自给率约50%,辛烯共聚聚乙烯自给率不足10%,mPE自给率不到30%,mPP、POE弹性体、环烯烃共聚物等多个品种基本没有实现工业化生产,完全依赖进口。因此高端化、差异化将成为我国聚烯烃产业的升级方向,而拥有高端聚烯烃生产能力的企业更具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