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区块链-DeFi生态链重塑完善数字货币(41页)
DeFi,即 Decentralized Finance,意为“去中心化金融”。去中心化金融意指可于公共去中心化区块链网络上获得、无需通过银行或经纪等中介,向任何人开放的金融产品及系统。早于2014年 DeFi早期产品已推出,2018年,借贷产品 Dharma的联合创始人 BrendanForster 于其在 Medium 上发表的《Announcing De.Fi , A Community for DecentralizedFinance Platforms》中正式定义 DeFi 应具备的几大要件:建立在去中心化区块链上的金融项目,且具有开源代码和健全的开发者平台。传统金融系统为中心化金融系统,需要商业银行等中介机构参与,而 DeFi 利用开源软件和分布式网络,将传统金融产品转变为无需中介参与的透明金融协议,所有交易均透明公开,从而能够克服传统金融中容易造成欺诈、伪造等问题的各种风险,有效地保证了金融活动的透明性和可靠性。DeFi 概念兴起于 2014 年 Bitshares 的尝试,并因 MakerDAO 中稳定币 Dai 的推出开始走向兴盛。此后,各类 DeFi 项目层出不穷,其功能也不断拓展,涉及的功能从最初的抵押借贷衍生到保险、衍生品、流动性挖矿等,市场发展迅猛。
DeFi 应用场景广泛,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目前,DeFi 的应用场景十分广泛,分化出了包括借贷、DEX、衍生品等在内的众多赛道。DeFi于 2021年实现了爆发式的增长,据DeFiPulse平台数据,截至 5 月 13 日,所有底层使用以太坊及 ERC-20 智能合约 DeFi 项目总锁仓量为 784.54 亿美元,较 2021 年年初 158.11 亿美元增长近 4 倍,较 2020 年年初 6.77 亿美元增长近 115 倍。随着 DeFi 领域的不断创新和区块链技术的发展,DeFi 正逐步构建出自己的独特生态,为金融体系的发展带来新的可能。
2014—2017 年,DeFi 概念开始兴起并取得初步发展,MakerDAO 以其发行稳定通证和抵押融资的功能,初步具备了“通证银行”的特征。2014 年,Daniel Larimer 等人就提出了创建 Bitshares(比特股 BTS)的构想,旨在建立 “一个点对点多态数字资产交易所”,并付诸实施。Bitshares 作为一条独立的公链,发行其代币 BTS。用户想要建立并发行某种数字资产时,需要在系统中抵押该资产价值对应数量的 BTS(通常为 2-3 倍的超额抵押),从而生成相应资产。但由于设计和操作上的种种缺陷,例如,对于所挂钩的实物资产价值暴跌时如何处理并没有完善的方案,Bitshares 最终被后来者赶超,逐渐走向没落,据币币情的数据,截至 4 月 21 日,其流动市值只占全球加密货币总市值的 0.02%。Bitshares的发展可以被视为一场实验,同时也反映了市场,尤其是持有加密资产的投资者对更加便捷可靠的金融服务的迫切需要。2017 年 11 月,MakerDAO 推出,其基于以太坊公链运行,以 Dai 作为稳定通证,与美元保持 1:1 锚定,使用户能够在不出售自身持有的 ETH通证的情况下,通过在 Maker 平台抵押 ETH,根据风险参数(约 2/3 的折扣)生成相应数量的稳定币 Dai,从而用其换取美元或其他资产,实现融资的目的。不同于此前只能满足在两点间传送数字货币的功能,MakerDAO 满足了投资者利用数字货币进行融资的需求,使 DeFi 得到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