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磷化工行业分析框架(63页)
我国为第二大磷矿储量国,国内磷矿石集中分布于5省。世界磷矿石分布不均衡,我国为第二大磷矿储量国。据USGS数据,当前全球磷矿石储量共710亿吨,其中摩洛哥和西撒哈拉储量最大,达到500亿吨,占比超过70%;中国储量储量为32亿吨,占比为4.51%,较摩洛哥和西撒哈拉规模差距较大。我国磷矿石资源分布集中。我国共有26个省拥有磷矿资源,集中分布在鄂、湘、川、黔、滇五省内,即华中地区和西南地区,形成了湖北荆襄、保康、宜昌,贵州瓮福、开阳,云南滇中,四川马边-雷波、德阳等八大磷矿生产基地。P2O5含量大于30%的高品位矿也集中于这五省。鄂川黔滇四省的磷矿供给满足了全国大部分需求,形成了“南磷北运,西磷东运”的格局。由于西南山区地形原因,该地区磷矿石运输成本较高。
我国磷矿资源存在富矿少贫矿多、开采难度大、伴生矿多、品位低等特点。国内磷矿近90.8%为中低品位磷矿,平均品位仅为16.85%,较摩洛哥(33%)和美国(30%)差距较大,在技术上可以利用、具有经济价值的磷矿储量只占总储量22%。早期行业内常会出现在开采过程中只采富矿而遗弃贫矿的现象,被遗弃的贫矿未来无法再利用,资源浪费严重。经过近20年的开采,富矿储量快速下降,现有磷矿大多属于中低品位矿石;在海相沉积型磷块岩、岩浆磷灰岩和钙质型磷块岩这三类磷矿中,我国可浮性较好的岩浆磷灰岩仅占7%,较难采选的沉积型磷块岩却占70%。
中国磷矿石生产:产量开始逐步下降,环保趋严与磷矿石减产时间高度重合。早期我国磷矿石开采为粗放式发展,2016年成为我国磷矿石供给的转折点。2000年至2015年间,我国磷矿开采量呈现出迅速增长态势,同比增速保持在10%以上,2016年磷矿开采量达到顶点1.44亿吨,约为2007年开采量的3倍,10年内的CAGR为12.30%。到2017年和2018年,我国磷矿石产量均显著减少,近两年仍呈现小幅下跌趋势。2017年,湖北、贵州、云南和四川磷矿产量均下滑明显,同比分别减少34.23%、13.62%、11.29%和37.23%。环保趋严对磷矿石减产的影响不可忽视。矿产资源安全事关国家发展,磷矿资源逐渐受到重视,从2005年起,国内逐渐开始出台政策以提高磷矿开采行业准入门槛、控制磷矿开采量、限制磷矿石出口。为加强资源保障和储备,中国提出了“战略性矿产”概念及名单。入选的矿产资源都对本国制造业至关重要、具有经济价值,“战略性矿产”中都包含了磷矿石。但是在2015年之前我国磷矿石产量增速并未显现出下降趋势。随着环保意识逐渐提高、一系列环保政策也陆续出台,复盘来看,环保趋严与磷矿石减产时间高度重合,相比原先的资源保护政策,环保政策对磷矿石生产的影响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