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碳中和-低碳高效的基荷电源(32页)
十三五期间核电行业波折中发展,实际装机量未达原定目标。我国自 1974 年开启核电站的探索,1993 年首座商业核电站-大亚湾一号机组并网发电,此后核电进入适度发展的阶段。根据《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 年)》以及《电力发展“十三五规划”》,均设定了“十三五”期间核电开工 3000 万千瓦以上、2020年装机达到 5800 万千瓦的目标。然而,截至 2020 年底我国实际在运核电装机容量为 5103 万千瓦,未达成十三五规划目标。2016-2018 年,三年核电项目零审批,行业发展一度陷入停滞期。同时,早在 2014 年《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中已经开始研究论证的内陆核电建设,至今仍未开启。
核电进入积极有序发展新阶段,2021H 新开工 5 台机组。2019 年,核电审批重启获得官方确认。此后在 2021 年 3 月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是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发展核电”,这是近 10 年来首次使用“积极”来对核电进行政策表述。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我国提出 2030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的承诺,核电有望迎来新一轮发展的政策机遇期。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在《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0)》中预计,到 2025 年中国在运核电装机达到 7000 万千瓦,在建核电装机达到 3000 万千瓦;到 2035 年在运和在建核电装机容量合计将达到2 亿千瓦;核电建设有望按照每年 6 至 8 台机组稳步推进。2021 年上半年,我国已新开工 5 台机组(包括昌江核电站 3 号机组,田湾核电站 7、8 号机组,徐大堡核电站 3、4 号机组),积极有序发展的政策正在逐步兑现。
十三五期间,我国核电装机容量和在运机组数量稳步增长。截至 2021H1,我国核电装机容量达到 5327 万千瓦,同比增长 4.41%,在运核电机组达到 51 台。2021 年上半年,全国共有 2 台核电机组首次装料,田湾核电站 6 号机组(1118MWe)于 5 月11 日首次并网,红沿河核电厂 5 号机组(1119MWe)于 6 月 25 日首次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