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机场-扩容是机场发展的永恒主题(31页)
机场的定义:提供航空器起飞、降落和地面活动而划定的一块地域或水域,包括域内的各种建筑物和设备装置,主要由飞行区、旅客航站区、货运区、机务维修设施、供油设施、空中交通管制设施、安全保卫设施、救援和消防设施、行政办公区、生活区、后勤保障设施、地面交通设施及机场空域等组成。
我国机场的5级分类:机场的分类方式有很多,包括按服务对象划分、按航线性质划分等。在我国机场的分类主要依托航空运输发展的实际情况和发展战略,从2008年《关于加强国家公共航空运输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发布到2018年《国际航权资源配置与使用管理办法》的出台,我国航空运输机场的分类处于持续调整和变化之中,结合民航“十三五”规划,我们认为我国运输机场大体上可以分为5类:大型国际枢纽、国际枢纽、区域枢纽、其他干线机场和支线机场。
改革开放后我国机场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大陆地区能用于航空运输的主要航线机场只有36个,多是小型机场;至1978年,大陆用于航班飞行的机场超过70个(其中军民合用36个);1984年后,各个省会及大中城市掀起了民航机场的建设热潮,随后一大批大、中、小型机场逐步投用,其中“十一五”期间,新增机场33个,改扩建机场33个,直接建设投资达到2500亿元;至2020年底,全国颁证运输机场达到241个,其中4F级机场13个,4E级机场38个,4D级机场38个,4C级机场147个,3C级机场4个,3C级以下机场1个。基本形成了大、中、小型机场配套,辐射范围较全的机场网络布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