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钢铁碳中和-撬动氢能冶金千亿市场(22页)
2021 作为“双碳”元年,钢铁行业即负重前行。自“双碳”目标提出后,我们在 2021 年先后发布了《钢铁碳中和①:必要性及去产量可能路径探讨》以及《钢铁碳中和②:低碳冶金,“氢”来了》,分别论述了 “去产量”是中短期内实现“碳达峰”见效最快的方式,“氢冶金”是实现“碳中和”的必然发展方向。站在当前时点,2021 年作为“碳中和”发展的元年即将收官,我们也深刻感受到“十四五”更严格的能耗要求和“双碳”目标约束给钢铁行业减排带来的压力。
国家层面,工信部先后提出粗钢产量压减和新版《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我国“双碳”目标在 2020 年 9 月被提出,工信部随后年底提出钢铁产量压减任务,要求 2021 年粗钢产量实现同比下降,任务实施力度超预期发展,根据我们 2021 年 12 月发布的《钢铁 2022 年度策略》中的测算,预计 2021 年我国粗钢产量或同比下降 2.5%。2021 年 4 月,工信部发布新版《钢铁行业产能置换实施办法》,对部分地区提高产能减量置换比例,传统高炉产能扩张进一步受限。
行业层面,今年 3 月中钢协透露钢铁行业“碳达峰”“碳中和”初步目标:2025 年前钢铁行业实现碳排放达峰,到 2030 年钢铁行业碳排放量较峰值降低 30%。这意味着钢铁行业需提前实现双碳目标。公司层面,国内大型钢铁集团响应国家和行业号召,于今年提出提前实现“双碳”的目标。如中国宝武、河钢集团、包钢集团、鞍钢集团“双碳”实施规划,并且中国宝武和河钢集团在 2021 年均开工建设氢基直接还原冶金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