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新能源-能源革命扬帆启航(114页)

1980 年(庚申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原子能)。2006 年后,中国成为世界 CO2 第一排放大国。2019 年,世界 CO 2 排放量排在前六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是:中国 98.26 亿吨、美国 49.65 亿吨、欧盟 41.11 亿吨、印度 24.80 亿吨、俄罗斯 15.33 亿吨和日本 11.23 亿吨。据此计算,中国的碳排放总量已经超过美国和欧盟的总和,即将达到美国、欧盟和日本的总和,但还未到达峰值。2019 年,中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包括水电)和核电的比例分别为 57.6%、19.7%、7.8%、12.7%、2.2%。 截至 2020 年底,我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 22.0 亿千瓦,同比增长9.6%。其中,化石能源发电 12.5 亿千瓦、水电 3.7 亿千瓦、并网风电 2.8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 2.5 亿千瓦、核电 4,989 万千瓦。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中,煤电装机 10.8 亿千瓦、气电 1.0 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总装容量达 43%。基于 2030 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25%的总量目标,到2030年我国电源装机总量将增长至38亿千瓦,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和生物质及其他发电装机占比将达到 68%。未来十年清洁能源装机将增加约 16 亿千瓦,从 2020 年到 2030 年复合增长率为 10.5%。可见从十四五时期开始,风电、光伏与光热、核电、储能、生物质能等细分能源行业将进入高速增长阶段,新能源产业革命新的征程已经启航。 为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多国承诺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 1.5°C。IEA署长 Fatih Birol 提到,由此制定的"净零"路线图中要求,到 2030 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达到 630GW,相当于每天安装一个现有最大的太阳能电站的规模。这样到 2030 年,实现全球能源效率平均每年可提高 4%,约为过去 20 年平均水平的 3 倍。其中,到 2050 年,全球发电总量的近 20%来自太阳能光伏和风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