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日用化学品-美妆行业供给侧改革(22页)
2018-2021 年间化妆品行业火热。2018-2020 年间新消费火热,一级市场情绪高涨,包含美妆行业在内的新消费市场一片繁荣。根据阿里平台数据,护肤、美妆 gmv 分别从 2018 年的 1003、438.5 亿元上升至 2020年的 1959、789 亿元,2021 年均有小幅回落。参考艾媒咨询,据不完全统计,2019、2020 年 1-11 月化妆品行业融资笔数在 49、48 笔,融资金额分别为 146.22 亿元和 95.36 亿元。2021 年资本趋于冷静,虽然融资笔数截止 10月仍然有 51 笔,但金额下降至 60.6 亿元,单笔融资金额为 1.19 亿元;相比 2019 年的2.98 和 2020 年 1-11 月的 1.99 亿元有较大下降。
美妆行业加强全方位监管。充足的市场活力也伴随着山寨、抄袭、假货/次货等劣币驱逐良币的不良竞争。2021-1-1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随即 5 月 1 日化妆品注册备案管理办法等一系列部门规章、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涉及到化妆品生产经营、注册备案、标签及牙膏的方方面面,新的监管体系逐步完善。我国旧的化妆品卫生监督条例已经运行 30 年之久:1989 年 11月 13 日发布,1990 年 1 月 1 日起施行。
美妆行业供给侧改革:两极分化与周期。2020 年以来的疫情和监管环境的变化,美妆行业有了一轮供给侧改革,在生产端(广义,包含原料)、渠道和品牌端都开始了两极分化;同时,终端品牌市场的激烈内卷让更多的资本和产业力量转向了上游,除二级市场上游公司(如科思股份、嘉必优等)在 2021 年的阶段性表现外,一级市场上芭薇股份(代工厂)、中科欣扬(微生物酶制剂研发,应用在化妆品领域的原料有四氢嘧啶、麦角硫因等)、深圳维琪(擅长多肽类原料)等公司也获得上亿元融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