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啤酒行业报告-产优暖风徐,杯酒长精神(38页)
纵观行业四十年发展,我国啤酒行业已迈向量稳价增、降本增效的存量博弈时代。通过复盘,我们发现国内啤酒行业已经历导入-成长-成熟等多个发展阶段,竞争要素亦实现由早期的产能到结构的转变。由于早期啤酒生产工艺与运输半径限制,区域品牌百花齐放,到 2002 年我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啤酒生产国。啤酒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外资品牌介入与国内过剩产能洗牌,华润、青啤等兼具品牌与产品力酒厂依靠兼并收购快速崛起为全国性龙头。但受制于啤酒消费需求边际放缓,2013 年我国啤酒产量见顶,华润、青啤、百威、重啤、燕京五大寡头竞争格局渐成。
一城一啤格局渐成,厂商能力参差奠定整合基础。伴随改革开放,我国啤酒行业在此阶段实现真正的市场化。1985 年国家实施“啤酒专项工程”,到 1988 年中国各地啤酒厂超 800 家,基本上形成“一城一啤格局”,每个省的地级市都至少拥有 1 家年生产能力接近或达到 1 万吨的啤酒厂,行业总体生产规模接近 1000 万吨。但由于行业多以各地本土化的小型企业为主,产品质量和管理水平的参差为后期行业整合奠定基础。
中外酒企跑马圈地,增量时代红利渐退。2002 年我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啤酒市场,随着增量市场整合过程推进,华润、青岛、燕京啤酒坐稳本土酒企的前三把交椅,其中 2006 年华润雪花啤酒的销量超越青岛啤酒成为国内第一,2008 年超越百威英博成为世界上销量最大的单一啤酒品牌,另一方面,百威英博、嘉士伯、SAB Miller(通过入股华润啤酒)成为外资酒企的前三大龙头。2013 年,龙头企业市占率(CR5)达 72%,我国啤酒总产量触顶,并购热潮逐渐退却,2013 年伴随世界第三大啤酒商嘉士伯集团控股重庆啤酒,并将其作为中国业务平台,寡头存量市场阶段正式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