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电力-电力紧平衡背景下价值彰显(36页)

电力平衡更多反映电力供需的边际变化,是电量平衡的充分非必要条件。从时间颗粒度考虑,电力平衡是任一时刻的电量平衡,电力平衡是电量平衡的充分非必要条件。因此,电力平衡更多反映电力供需的边际变化。在需求侧用电负荷波动放大、供给侧可控装机增速放缓的形势下,电力平衡的难度进一步增加。 用电结构转变,电力需求侧负荷峰谷差加大(电力需求波动放大)。近年来随着经济结构及用电结构转换,我国用电负荷波动较大的第三产业与居民生活用电占比持续提升。2021 年我国第三产业与居民生活用电量之和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 31.2%,较 2005 年提升 9.7 ppts。2020 年我国用电设备容量与发电装机容量比值已升至 4.08,用电设备装机增速明显高于发电装机容量增速,用电高峰期的潜在最大用电负荷压力不断提升。 电力平衡的供给端取决于可控装机容量(而非全部装机容量),而可控装机容量增速放缓。可控电源主要系可根据需求变化主动提供稳定出力的机组,我们从原材料库存视角将火电、核电和部分水电(拥有大型水库调节的水电)定义为可控电源。风电、光伏等新能源的电力供应主要被动依靠风光资源,即使考虑现有储能情况下也难以保障长时间稳定出力,受阻系数接近 100%。考虑各类型电源的受阻情况(可控装机亦存在受阻情况)后,实际可控电源供应能力=Σ 各电源装机*(1-受阻系数)。从供电安全角度考虑,在用电负荷高峰期,若实际可控电源供应能力无法覆盖最大用电负荷和备用容量(应对各类电源装机的检修、故障停机等因素),电力供应缺口难以避免。“十三五”以来我国可控电源(火电、核电、部分水电)装机增长放缓,对电力平衡贡献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