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美容护理-从海外经验看美妆成长路径(60页)

查尔斯·兹维亚克时代的注重研发(1984-1987)。1984 年研发先锋查尔斯·兹维亚克(Charles Zviak)接替 François Dalle 担任公司 CEO,在短暂的执掌期内,Zviak 作为化学研究人员为欧莱雅研究实验室的组织工作带入了清晰的理念,鼓励研发进步,将产品创新研究的重点聚焦于质量和产品效果,在此期间对研发的大量投入使集团受益。 欧文中时代的翘楚地位(1988-2005)。1988 年欧文中(Lindsay Owen-Jones)接管公司后延续了达勒的激进扩张主义,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开展大量的品牌和战略收购。在此期间,集团先后收购了赫莲娜、理肤泉、美宝莲、科颜氏、植村秀等品牌,并且收购了集团在美国的代理公司 Cosmair。在欧文中任期内,他带领欧莱雅集团于 1997 年突破了百亿欧元收入大关,股价增长超 20 倍。 安巩时代的地位巩固(2006-2021)。安巩(Jean-Paul Agon)接任后提出了“普及化(universalisation)”战略,即理解并尊重差异的全球化。集团进一步加大在欧洲以外的市场影响力,亚太区收入增长迅猛,从 2006 年的 14.8 亿欧元上升至 2020 年的 98.0 亿欧元(2021年将北亚太区单独拆出,营收为98.6亿欧元),占比也从9.3%提升至30%+。北美区方面,集团积极收购美国彩妆品牌 Urban Decay、NYX、IT Cosmetics 及美国敏感肌护肤品牌 CeraVe,北美区收入从 2006 年的 39.54 亿欧元增至 2021 年的 81.56 亿欧元。在安巩任期内,欧莱雅集团收入从 158 亿欧元上升至超 300 亿欧元,维持了世界第一大化妆品集团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