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构筑中国科技基CPU研究框架(103页)
CPU产业链主要包括芯片设计、芯片制造、封装测试三个主要环节。此外,在上游还包括设计技术授权、EDA软件等支持技术。芯片设计:将芯片的逻辑、系统以及性能转化为具体实物芯片设计的过程。该环节具有知识密集型特点,有较高的附加值和利润率,奠定了产品性能的基调。芯片制造:将图纸制作成刻好电路的晶圆,其生产过程包括流片(试生产)、晶棒制造、晶圆制造、完成电路及元件加工与制作。封装测试:封装是将晶圆加工为芯片的过程,测试是对芯片质量进行检测的过程。这一过程的门槛和风险都相对较低,国产厂商具有相对优势。
CPU芯片产业链:IC设计公司的商业模式。IC 设计公司的商业模式主要分为两类:IDM模式和 Fabless 模式。IDM模式指的是Integrated Design and Manufacture,垂直整合制造模式,即一家公司包揽芯片的设计、制造、封测等,早期的集成电路企业大多使用这种模式,但是由于成本过高,只有少数企业,如Intel、三星、德州仪器等能够维持这种模式。 Fabless模式指的是专注芯片设计、研发和销售的模式,不包含芯片的制造、封测。而Foundry指的是专门负责芯片制造生产的厂家。
线程:CPU内核调度和分配的基本单位。使得一个核心内有多个逻辑CPU来分别执行功能,实现高效率的并行计算。对于能够并行执行的场景来说,例如视频剪辑、虚拟机等专业应用,通常内核/线程越多,CPU的计算性能越强,但在超过一定数量范围后,核心之间的通讯也会拖累计算速度,最终抵消掉多内核/线程带来的性能提升。 对于顺序执行的场景,例如解压缩、视频编解码、图片编辑、办公应用、影音娱乐、游戏等场景,更为注重的是CPU单核的性能强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