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储能温控-护航储能温控迎高速成长(21页)

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将成为全球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途径。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从供给侧看,新能源逐渐成为装机和电量主体;从需求侧看,终端能源消费高度电气化、电力“产消者”大量涌现。从系统整体来看,电力系统运行机理将发生深刻变化:由于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无法通过调节自身出力适应用户侧需求变化,传统的“源随荷动”模式将不再适用于新型电力系统,必须通过储能等措施,依靠源网荷储协调互动,实现电力供需动态平衡。 高倍率、长时间充放电增大放热量,温控重要性愈发显著。电化学储能包括能量型与倍率型储能,前者需满足长时间放电需求,主要应用于能量时移;后者则需具备瞬时高功率输出能力,主要用于电力系统调频。现阶段,风光发电占比不断提升,电力系统对调峰、调频均有更高需求。因此,能量型储能愈发长时化,倍率型储能需具备更高功率。根据《锂离子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热特性研究》,在相同温度下,储能功率越高、放电时间越久,其储能系统放热量越高。因此,在长时储能、高倍率储能应用增多的背景下,储能温控重要性愈发显著。 技术同源,龙头厂商具备技术优势及先发优势。因温控技术的相似性,大部分储能温控企业由其他赛道切入,具有技术及布局的先发优势,参与者包括来自精密温控、工业温控、汽车温控的企业。1)精密温控又称精密空调,主要应用于数据中心或 5G 基站,集装箱储能与集装箱数据中心最为类似,对温度及温控要求较高,龙头企业主要包括英维克、申菱环境、黑盾等。2)工业温控与储能温控具有相似应用环境,通常应用于户外,需要应对空气、液体杂质等户外环境带来的复杂影响,相关企业包括同飞股份、高澜股份、盖鼎等。3)新能源汽车温控:动力电池与储能电池在温控技术层面存在较大共性,车用温控厂商具备切入储能温控的技术能力,参与者包括松芝股份、奥特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