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智能驾驶-高阶智驾呼之欲出(33页)

智能驾驶按技术架构分为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层次。感知层是汽车的“眼睛”,主要负责对环境信息和车内信息的采集与处理;决策层是汽车的“大脑”,依据感知信息来进行驾驶决策判断;执行层相当于汽车的“四肢”,按照决策结果对车辆进行控制。这其中,感知层是实现智能驾驶的基础和前提,在信息传输上归纳为三个层面:1、物理信息,包括姿态、速度、形状、温度、能耗等;2、语义信息,辨别物体的类别;3、行为预测,预测物体的行为。 智能传感器是感知层的硬件核心。感知层通过传感器实现对信息的感知,根据作用机理不同分为传统传感器和智能传感器,前者主要负责车辆对自身状态的感知,安装在动力总成、底盘系统等汽车关键部位,该类传感器多以 MEMS 工艺生产,具有低成本、高可靠性、小体积等优势。后者负责从车辆外界获取信息,是智能驾驶感知层的硬件核心,主要包括车载摄像头、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超声波雷达四大类别的硬件传感,具备两个显著特征:1)量少价高,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智能传感器数量少且价格高,基本都在百元以上,占据了汽车传感器总成本的绝大部分;2)量随级升,随着汽车 SAE 等级提升,为了提高感知冗余,所需配备的智能传感器数量随之增多。 “激光雷达主导”方案增强感知系统冗余,助力 L3+智能驾驶的实现。“激光雷达”方案重感知重算法,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配合高精度地图更能实现精准定位。随着智能驾驶向 L3 进阶,驾驶员的参与度会大幅度减少,单纯的“眼见为实”已不再满足车辆智能驾驶的需求。激光雷达具备高精度、高可靠性,配合摄像头和毫米波雷达,能增强系统的可靠性、冗余性,有望在 L3+阶段成为汽车传感器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并且借助差异化竞争优势,也有望成为除特斯拉外的造车新势力实现弯道超车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