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创新药专题-迈向国际化星辰大海(25页)

 我国创新药在用药结构中占比较低,有望迅速上升。过去,由于早期技术、人才、政策、消费水平等因素限制,国内药企创新能力不足,大多以生产仿制药为主,国内创新药市场占比不到10%。为了应对癌症等慢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趋势,提高我国医疗水平,提升患者生活质量,药品产品结构及产业结构都亟待优化。近年来,由于创新药物相关政策利好、医疗保险调整、研发支出增加等原因,创新药市场规模高速增长,但仍与2017年美国(创新药占比约80%)等发达市场具有一定差距。 2021年7月以来,创新药赛道出现了较大的回落,我们认为有以下原因:疫情以来,创新药赛道的投资较火热,但仍缺乏稳定理性的估值体系,导致板块存在一定泡沫,回调符合市场规律; 药品带量采购的范围逐步扩大,呈现常态化趋势,部分创新药医保谈判降幅较大,导致市场对药企重磅产品的持续造血能力出现担忧; 针对热门靶点的扎堆研发产生了激烈的低效竞争。伴随监管标准收紧,新药上市门槛提高,开发难度加大; 多款创新药的出海进程受挫,叠加地缘政治影响,创新药进军海外的国际化远景受到质疑;美联储加息的大背景下,全球经济增长走势低迷,保守的投资策略占据市场主流,对于高风险、高回报的创新药赛道认可度下降。 政策催动企业研发热情,国产创新药获批数量创历史新高。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催动国内市场的创新药研发浪潮。2021年,恒瑞医药、复星医药、信达生物、君实生物的研发费用分别同比+24.4%、+37.2%、+33.9%、+15.1%,研发费用率分别达到23.9%、8.8%、58.0%、51.4%。根据CDE发布的《2021年度药品审评报告》,2021年NMPA评审通过批准NDA 65件(涉及47个品种),其中国产品种28件,包括多款重磅新药,如荣昌生物的BLyS/APRIL双靶点融合蛋白药物泰它西普、复星凯特自主研发的首款国产CAR-T细胞疗法阿基仑赛等;首次获批创新药中国产品种数量占比从2017年的12%增长至2021年的43%,再创历史新高,国产创新药加速进入商业化阶段;在企业高涨的研发热情推动下,未来5年内,多款重磅创新药有望集中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