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新能源汽车-碳系材料平台精细化之路(31页)

导电剂是锂电池辅材,涂覆于正极材料和负极材料。在极片制作时会加入一定量的导电剂,用于增加电子和锂离子的导电性,通过在活性物质表面形成导电网络加快电子传输速率,同时可吸收和保持电解液,为锂离子提供更多电解质界面,从而提高电池充电效率和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现有主流导电剂有三类,包括导电炭黑、碳纳米管和石墨烯。球面导电炭黑的接触面积小,导电性能弱于其他两种;管状碳纳米管导电性优异但价格高;片状石墨烯因形状原因对电流正向流通会有一定阻碍。 选择导电剂的因素:导电性、添加量和成本。新型导电剂较传统炭黑:(1)性能优势:阻抗越低导电性越好,据天奈科技招股说明书,碳纳米管阻抗仅为炭黑约1/2,低阻抗同时能改善极化,循环性能更优异。(2)添加量小,据高工锂电测算,传统炭黑导电剂添加量为正极材料重量约 3%,而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新型导电剂添加量降至 0.8%-1.5%,低添加量可为正极活性物质节约空间从而提高能量密度。(3)单价较高,据百川盈孚 2022 年 8 月市场成交价测算,单位锂电池添加碳纳米管的价格为导电炭黑 SP 价格的 2.0-4.0 倍,综合考虑性能和成本,产业链现多采用新型传统复合导电浆料,如 SP+碳纳米管、碳纳米管+石墨烯、SP+碳纳米管+石墨烯等。 导电剂位于锂电池产业链中游,2021 年受益多类场景需求高速增长。受下游新能源汽车、储能(双碳政策引领)、3C 数码(5G 智能手机迭代换新等需求向好)等行业景气度高涨,叠加电动两轮车(换电市场需求上涨)和电动工具(国产化推进)两大下游细分市场持续发力,据工信部统计 2021 年中国锂电池总出货量 324GWh,同比增长 106%,其中消费、动力、储能型锂电产量分别为 72GWh、220GWh、32GWh,分别同比增长 18%、165%、146%。下游需求带动下,据高工锂电统计,2021 年中国导电剂粉体总出货量 2.1 万吨,同比+109%,其中碳纳米管粉体出货 3000 吨,同比+60%,以 5%固含量折合碳纳米管浆料 6.0 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