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景气下游叠加企业产能扩张磁材赓续前行(34页)
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给磁性材料带来巨大的发展空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 2016 年的 50.7 万辆提高到 2021 年的 352.1 万辆,年均增长率达到 47.34%,2022 年 1-9 月实现销量387.7 万辆,已超过去年全年销售量, 9 月新能源车零售渗透率首次突破 30%,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已进入规模化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无论从关键磁材未来的下游占比还是增长率来看,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展都举足轻重,影响深远。磁性材料作为关键电子元器件的基础核心材料,大量应用到了汽车电机、车体、车身底盘和信息部件的各个方面,在汽车工业的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统计,汽车部件通常有 2 万左右,其中磁性部件多达数千个。
电动化尚未止步,智能化犹有可为。新能源汽车上半场主要围绕电动化进行,我们认为电动化更多的是围绕市场需求提高性价比,降本增效展开,磁材作为电动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肩负着提高能效,降低成本的重任。一方面,企业需要改进现有磁材的性能或是研发新一代磁材,提高饱和磁通密度、矫顽力、电阻率等关键指标,从而提高汽车能量的利用率,避免过多的能量损耗,另一方面,磁材制作的电感、电子变压器都是定制性,需要与客户沟通,从材料、工艺、机械生产化等方面探索降低成本的可能性。按照新能源汽车补贴相关政策,2022 年 12 月 31 日补贴将终止,如何降低补贴退坡带来的汽车成本压力等已成为新能源汽车厂商亟需解决的难题。
磁性材料按功能划分,可分为永磁材料、软磁材料和功能性磁材。衡量磁性材料性能的指标主要包括三大系列:稳定性、抗退磁性、抗温性。永磁又称硬磁,指磁性材料在经过外加磁场磁化后不易退磁的磁材,软磁是经过外加磁场磁化后容易退磁的磁材。硬磁和软磁的区别主要在于矫顽力不同,矫顽力较低的软磁易于磁化和退磁,较高的硬磁一经磁化很难退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