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电改加速,拥抱虚拟电厂的星辰大海(23页)
虚拟电厂是实现可调节资源再聚合的电网智能控制技术与商业模式。伴随着国内外虚拟电厂的发展,虚拟电厂的概念不断更新。“虚拟电厂”的定义依次有:类似自治微网的网络;发电资源的组合与管理;基于技术的负荷侧资源的组合;分布式电源、可控负荷和储能系统的集群。上述定义都强调了虚拟电厂通过聚合源、网、荷、储各类资源,形成特殊发电厂参与电力系统运行。2018 年 3 月,国际电工委员会(International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IEC)立项首批虚拟电厂国际标准,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牵头开展了虚拟电厂国际标准编制。随后,重新给出了虚拟电厂的标准定义:虚拟电厂是一种聚合电网调度中原本看不到、控制不了的负荷侧可调节资源,形成可调控、可交易单元,直接参与电网调度控制和电力市场交易的智能控制技术和商业模式。
虚拟电厂的“虚拟”在于其内部资源在空间上的分散分布而非集中的物理实体。虚拟电厂主要的能源是风、光等分布式、波动大的新能源,电源主要包括家庭型(DDG)与公用型(PDG)这两类分布式电源,这一特性使虚拟电厂具备灵活性,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对其管理层面上对各类电源特性与实际环境的把握、综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虚拟电厂在整体上协同一致实现了电网运行与电力市场交易等“电厂”的功能。虚拟电厂的目的在于聚合分布式新能源发电资产、通过灵活性算法自动控制发电资产、调节电力生产和消耗之间的偏差、减少新能源注入电网带来的冲击等,是传统电厂功能与效率的进一步优化。其中,算法是虚拟电厂的核心,通过多维度的时间序列和信息的输入,包括电力交易中心价格预测、输电运营商的节点数据、天气预测数据、实时的发电资产状态数据、历史数据等,输出最优的运营策略,完成对发电资产的自动控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