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氢能政策循序加码行业未来空间广阔(21页)

2016 年出台的《中国氢能产业基础设施发展蓝皮书(2016 年)》首次提出了我国氢能产业发展路线图。2019 年,氢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1 年 3 月,氢能被正式纳入“十四五”规划纲要草稿;12 月《“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提出加快氢能技术创新和基础设施建设,推动氢能多元利用。进入到 2022 年,我国政府部委出台多项涉及氢能领域的政策,覆盖上游“制、储、运、加”四大环节、中游燃料电池动力系统领域以及下游燃料电池整车领域,氢能行业成为我国“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领域,其中《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指出到 2025 年我国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达到 5 万辆。在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下,可再生能源制氢、电氢耦合、燃料电池大规模运用将成为我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有力途径之一。 不同省份由于积累的氢能产业经验和城市基础不同,在双碳目标下落实推动氢能的思路不尽相同。其中北京、上海、广东作为示范推广城市群,继续推进国家氢能示范试点建设工作,着力打造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河北亦属于示范推广群,基于可再生能源丰富,以供氢为主要方向,提高制氢、储氢、运氢、用氢的能力;宁夏和内蒙古的可再生能源丰富,潜在绿氢资源丰富,未来将着重构建绿氢经济,其中宁夏将打造宁东可再生能源制氢耦合煤化工的产业示范区。此外,为响应《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 年)》,多个省份公布未来燃料电池车的规划,到 2025 年我国燃料电池车的保有量有望大幅提升。 氢能产业标准体系包括基础通用、氢安全、氢制备、氢储运、加氢站以及氢能应用等6各方面,目前我国已经制定发布101项氢能领域的国家标准,基本覆盖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2022年多项重要的行业标准制定实施,一些新标准取代旧有标准,这将有力地推动我国氢能实现高质量发展。如9月由中国氢能联盟研究院发起起草的国内首个电解槽评价标准《碱性水电解制氢系统“领跑者”性能评价导则》正式发布,该标准的发布建立了我国在碱性电解水领域的评价体系,将有助于我国可再生能源制氢装备制造行业的稳步发展;10月由中国氢能联盟理事长单位国家能源集团低碳院牵头、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联合起草的国家标准《加氢机》(标准号 GB/T 31138-2022)获批,代替原有标准正式实施,该标准的发布进一步完善我国加氢机领域的标准体系,有利于我国加氢机制造环节的规范运营,加快加氢机等加氢设备的商业化进程。此外,“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氢能)”已正式投入运行,将着重开展标准化、氢质量保证体系假设、技术研发及检测与认证服务等方面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