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钠离子电池-钠电重视“变革”与“切换”(37页)
锂离子电池较早开始商业化进程,主要是由于锂相对原子质量小、标准电极电位低、比容量高。而钠元素储量丰富、分布更均匀,且能兼容已有的锂电产线,从资源供应保障、成本角度考虑,钠离子电池是锂离子电池的优选互补方案。
钠离子电池生产工序主要包括极片制作(制浆-涂布-辊压-模切)和电芯的组装(卷绕/叠片、入壳、封装、化成、分容),整体生产工艺与锂离子电池类似,仅在负极集流体上换用铝箔、以及配方调整。目前锂离子电池产线基本在调试之后可切换成钠离子电池产线,不需要额外设备投资。
层状氧化物(基本已攻克,量产首选方案):结构类似锂离子电池三元正极材料,比容量相对较高、综合性能好,通过调整过渡金属元素选择和比例,可以兼顾动力、储能等多场景需求。工艺成熟(工艺流程和设备和锂电三元材料相似),配套企业基本为成熟三元正极材料厂商,能够提供一致性好、性能稳定的样品、量产原料,是近期产业化首选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