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机场行业发展潜力分析:收入端(45页)
我国大部分机场仍处于成长初期。结合国内外机场发展经验,机场业务发展可以分为三个成长阶段:在成长初期的中小机场,其盈利主要是依靠客流同步增长,在容量达到饱和后将进一步扩建;在成长中期的大型机场,由客流、商业共同推动盈利增长;在成长后期的枢纽机场,客流增速趋缓,主要由非航业务推动盈利增长。具体到客流量指标上,1000 万人次/年的吞吐量是一个节点,机场的航空业务在此流量下开始发挥规模效应;3000 万人次/年的吞吐量是另外一个节点,是实现非航收入占据主导盈利的关键。按照 2019 年的运营数据来看,全国定期航班通航机场 237 个中仅有 39 个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 1000 万人次/年,仅 11 个机场旅客吞吐量超过 3000 万人次/年。
通常,机场运营企业的收入可分为两大类:航空性业务收入与非航空性业务收入。其中,航空性业务具有类公益性,非航空性业务具有收益性。航空性业务指以航空器、旅客和货物、邮件为对象,提供飞机起降与停场、旅客综合服务、安全检查以及航空地面保障服务。非航空性业务指依托航空性业务提供的其他服务,主要包括货邮代理业务、特许经营权业务、租赁业务、地面运输业务、广告业务等。截至目前,民用机场航空性业务和非航空性业务重要收费项目(不包括国际及港澳航班的地面服务收费)的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且一般不作上浮,下浮幅度由机场管理机构或服务提供方与用户协商确定。非航空性业务其他收费项目的收费标准,以市场调节价为主。
非航业务板块将成发展重点,商业零售为其重中之重。以上海机场为例,2019 年非航性收入占总收入比重为 57.38%、而机场商业零售占非航性收入比重为 79.63%。我们认为未来机场商业零售将成为中国机场非航业务板块发展重点,引进国际顶级品牌将成为机场零售未来发展主要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