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平凡·追求卓越
搜索

【行业】钠电池负极-硬碳材料突出重围(27页)

石墨主要有 ABAB 堆积的六方结构(2H 或 相)以及 ABCABC 堆积的菱形结构(3R 或 相),两种相石墨可以相互转换,机械处理等工艺可导致石墨中 相组成比例增加,高温下退火处理会生成热力学更稳定的 相。石墨以其具有的长程有序的堆叠结构与良好的电导性,较高的比容量,较好的循环性能,成为了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最常见的负极材料,其原料来源主要是沥青、石油焦和天然石墨,层间距大概在 0.335 到 0.34nm 左右。 石墨虽然本身具有较好的储锂比容量(372mAh/g),也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钠离子半径较大,阻碍了充放电过程中钠离子的嵌入与脱出,使石墨不能成为钠离子电池合适的负极材料,人们也尝试多种方法来改善石墨的储钠性能,但目前结果都不尽满意。 硅基负极材料的优点在于拥有比较高的理论容量(Li4.4Si,4200mAh/g);天然的丰度(硅是地球上含量丰富的元素);以及合适的电化学电势(0.4V vsLi/Li+)——相比硬碳不容易形成“锂枝晶”。当然其缺点也同样明显:硅材料不可避免的体积变化会导致硅基电极的结构发生破裂或粉化,进而导致 SEI 膜的不可控生长;本身导电性也较差。